浅谈唐代送别诗中的情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唐代送别诗中的情 【摘要】我国送别历史悠久,送别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传统和美德。唐人社会生活丰富,送别诗大理涌现。由于唐代送别诗作者的地位身份、个人气质和文学修养的不同,送别对象、地点、原因以及送人时的心情不同,所以送别诗在表现方法和艺术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尽管有不少的差异,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诗歌的真情,诗人与亲朋好友惜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是完全相同的,诗人在送别亲友时或牵念、或宽慰、或鼓励、或祝福,是真挚感人的。唐代送别诗中的友情、伤感或者豪情,都体现了“诗缘情而绮糜”的诗歌审美品格。 【关键词】:唐代 送别诗 情 悲 豪壮 唐代是我国诗之盛世,在唐代诗歌中,送别诗占了很大篇幅。送别是情感的交融、碰撞,而送别诗,则是这种交融的小结,碰撞的体会。诗人嘛,最大的财富就是诗,而送别正是挥洒财富的最好的时机,所以大多诗人在此时,都不会吝啬财富的,因此在唐代的众诗人的众多诗作中,都不难找到送别诗,而无论哪位诗人,都蕴含深深的情,或悲怅凄凉,或豪情万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谈谈唐诗中的情: 一、以“悲”为主调 唐代的送别诗常常被一种千回百结的愁场所缠绵,被凄风苦雨的情调所笼罩,伤感凄凉的情怀在不知不觉中油然而生。 1. 仕场失意悲 唐代,在儒家思想的影响,“进士及第”、“在京为官”成为文人心中的愿望。但在种种原因下,怀才不遇,落第,谪迁的现象也很多,一股伤情也即随之而来。 孟浩然有诗《留别王维》云:“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这首诗是孟浩然将离长安,赠别王维的诗,诗中抒发的求仕碰壁后的感情孟浩然曾于太学赋诗“一座嗟服,无敢抗。张九龄、王维称道之”;但这次入长安却是无功而返,诗人心中很是惆忧的“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直写自己失意,无限愁恨和怨恨之情力透纸背。悲! 柳宗元的这首《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信黯然,双行垂泪落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茺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不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借送别抒发自己无过受黜,去国六千里,投荒十二年的悲愤,更将诗人的去国之思议,贬谪之愤、骨肉之情,别离之怨等种种失意融而为一。悲! 1. 挚友别情悲 读唐代的诗,特别是送别诗,我们都能读出其浓厚的友情。在离别时,不洒一把热泪,却心中悲凄。 卢纶的这首《送端》就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写送时凄凉的环境,凄凉的环境也就加重了离愁别绪。“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暮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了寒云外。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紧紧围绕一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惜的感慨。“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呈诗情绪凝聚的焦点。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投他乡,抱经漂泊流浪,又难觅知音。这 两名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还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背景离乡的艰难生活。“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收束全诗,仍归结到一个“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整首诗围绕一个“悲”,将惜别之情融合在一起,前后照应,词切情事。 白居易《南浦别》写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诗歌虽然语言平淡如水,却流溢出依依惜别的深情,江浦送别,兰舟初发,诗人劝慰朋友不要频频回头,可是自己早已悲情难抑制。 3、情人惜别悲 除了那挚挚的友情,爱情也在唐代送别诗中上演了一幕幕。情人送别,人之离愁,可想而知。 杜牧《赠别》其二中写道:“多情却似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留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是离不开表达愁恨的。但诗人却抛开自己,去说那别莚上燃烧的蜡烛,来托物寄意。“蜡烛有心”在诗人笔头,烛芯却成了“惜别”之心,把其比拟为人。那彻夜淌滴的烛泪,不正是男女主人因离别而在伤心流泪吗?“替人”二字,语意更进一层,蜡烛尚且如此“有心”“垂泪”,离人悲伤更何以堪。 二、以“豪壮”为主调 许多的唐代送别诗将离别恨融入到追求宏大事业的壮举中,发出激昂高亢之声,洋溢着积极向上,蓬勃奋发,慷慨豪壮的进取精神,还有一些把诗中的“悲”氛洗掉,用于劝慰,鼓励,祝福他人。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一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绕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岑参的《白雪送武判官归京》则在边塞奇异风光的衬托下,表现出送别的别一种豪放情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歌奇丽壮美,咏雪送人,以白雪为主线,通过对边地北风大雪、奇寒酷冷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真挚情意。诗人写边塞疾风卷地,白雪飘飘,千树万树雪花压在枝头上,犹如一夜春风吹开梨花。浩瀚的沙海,阴云密布,冰雪遍地,中军设宴帐中饯别,急管繁弦之间,暮雪纷纷,寒气逼人,甚至连辕门上的红旗也被冰冻雪凝。此时,送友回京,对友人的牵挂又增天了几分,当诗人目送友人在雪野中渐渐远去,他自己的心绪也随之飞向远方。 高适的七言绝句《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刚是一首充满慷慨激昂,鼓舞有为和有胆有胑,傲岸自负之气的诗歌,显出边塞诗的风格。这首诗名口别董大,而实际上是诗人用来比兴手法,抒发自己的不凡拘负和落魄不得其志的处境。全诗感情慷慨豪放,用字精确,毫无沮丧落寂之情。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更是充分流露了诗人旷达的胸襟与对友情的诚挚。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代送别情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唐代送别诗中的情,悲凉凄怆,豪情万丈。唐代送别诗中的情,真美。 参考文献: ①:沈松勤,唐诗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②: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崇文书局,傅德岷、卢晋 ③:刘洁·唐诗审美十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④:唐代送别诗(中国诗词网) ⑤:唐代送别诗赏析·中国(语文·中国教育网) ⑥:唐代送别诗的论文·(百度网/搜狗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4c06a4a3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