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教育家郑辟疆(下)沈莹宝 蚕丝教育家郑辟疆(下) 沈莹宝 郑辟疆还致力于制丝技术的改进。1927年他在震泽镇设立了土丝改良传习所,1929年,又指导开弦弓村成立了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派他的学生费达生协助主持合作社的生产和管理,并将学校的一台缫丝机无偿借给开弦弓村合作社使用。这是中国农民在农村自办机械缫丝的创举。 1930年,女蚕校又增设了制丝科和制丝实习工厂。郑辟疆组织技术人员悉心钻研,改进设备,自己动手仿制成新式立缫车,改进了烘茧机、剥茧机、煮茧机、复摇车和生丝检验设备等,并对制丝工艺作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提高了生丝的品质。 制丝工业的改革和发展,急需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于是他又于1935年创办了制丝专修科(大专),培养高级制丝人才,这是我国制丝高等教育的开端。翌年,专修科改称江苏省立制丝专科学校;1937年又增设养蚕专科,改称江苏省立蚕丝专科学校。 从1918年至1937年的19年间,郑辟疆为中国的蚕丝教育和蚕丝业的革新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著的贡献,同时,这期间也是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得到充分发展的阶段。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学校和江南的许多制丝合作社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校舍、厂房被焚毁,设备被洗劫一空,学校被迫停办,郑辟疆在苏南苦心经营的事业毁于一旦。面对毁灭性的打击,他没有灰心,率领同仁们在上海继续办学。汪伪政权建立后,他誓不做“亡国奴”,毅然将学校迁至四川乐山。他带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优良蚕种,在四川推广苏南的经验,实施蚕丝改良,使川南一带的蚕丝业面貌为之一新。抗战胜利后,他又带领学校师生回到苏州,克服种种艰难困苦,恢复教学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建立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和苏州丝绸工学院,郑辟疆同时担任两校的校长一职,直到1969年逝世。在他的主持下,苏州丝绸工学院发展成为制丝、丝织、印染整理、染织美术等专业配套的丝绸高等学府。他十分重视缫丝技术的革新和推广,总结了一套操作规程,使生丝的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962年,他主持设计和试制成功D101型定纤式自动缫丝机,成为我国新一代缫丝机并在全国推广,为推动我国丝绸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数十年来,郑辟疆以事业为重,未顾及个人的婚姻,直到1950年才在亲友与学生的敦促下,与追随他二十余年的学生和助手费达生喜结良侣。此时郑辟疆已71岁,费达生也已48岁,一时传为佳话。 晚年时的郑辟疆,积极从事我国传统蚕丝技术的挖掘与整理工作,校译出版了《蚕桑辑要》、《豳风广义》、《广蚕桑说辑补》、《野蚕录》等蚕丝古籍,使我国的传统蚕丝文化得到弘扬。 **期间,郑辟疆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69年11月29日含冤病逝,享年90岁。郑辟疆先生的一生就像一条春蚕,为人民吐尽了丝,结成了茧,然后悄悄地离开人世。他是盛泽的骄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bfdd4e5c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