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经济读书笔记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江村经济》小记 龙庭生 之前读了费老的《乡土中国》,就深深的被费老的研究以及写作所吸引,费 老的文章朴实,简单易懂,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能够深刻的和书中的描写产 生共鸣,其实就我来说,书中的好多东西,我都是知道的,有的从小就伴随着 我,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然而我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现象、情形描述 出来,看费老的书越多,我愈发觉得恍然大悟,对对对就是这样的,这个和我 们地区好像啊! 《江村经济》作为费孝通先生的博士论文,内容来自1936年的开玄弓村实 地调查,内容翔实,描写全面,仿佛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副当年的村庄形状,当 读完文章后,我们便知道了四十年代的开玄弓村是什么模样,也能想象当时的 中国的农村是什么样。《江村经济》本来的名字叫《中国农民的生活》,可能原 本的名字更加能体现出书的内容,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是一本描写中国农民生活 的书,只不过这本书着重描写的是开玄弓村,从而以点及面,影射出整个中国 的农村情况,通过对开玄弓村方方面面的描写,对一个农村的描写,费老其实 是为了得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农民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 需要的程度。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 正如布·马林诺斯基在文章开头做的序一样,精要的概括了全书的内容。 马林诺斯基在序中说到,此书虽已中国人传统的生活为背景,然而它不仅仅是 复试静止的过去,他有意识的抓住现代生活最难理解的一面,抓住西方社会影 响下的变迁,从我读下来后,感觉确实如此,传统的农村在西方社会和日本人 侵略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序中我们不难看出布·马林诺斯基对这篇文 章的赞赏和喜爱者情,整个序中随处可见对文章的赞赏:“此书某些段落确实 可以看作是应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宪章;我怀着十分钦佩的心情阅读了费博士 那明确的令人信服的论点和生动翔实的描写,时感令人嫉妒”。在序中我们还 能得知本书的两个主题: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读过后,确 实这两个主题贯穿全文,费老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从细微处着手,历时两个 月对开弦弓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予以研究,包括社会习俗、家庭生活、亲属 关系、农业、贸易等各个方面,从而得出具体的结论,对中国农村的历史现状 有了清晰明确的定位。文章中蚕丝业的那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家庭变 革到合作丝厂,从最开始的到震泽镇出售生丝,到改革后直接向上海出售成品 丝线,而促成这一切改革的动因都是因为蚕丝的价格下跌。 前言部分主要是对此书做了个简短的介绍,包括内容,调查研究等等,文 章一个好的开头,就好比一个人好看的脸,它吸引着我们继续往下读。在读书 的过程中,我习惯于用一种对比的眼光来阅读这种类型的书,看看书中描写的 哪些是与我所在的村庄相同,那些又是不一样,能够给予我更加直观的感受, 总的来说属于无形的东西相似性较大,例如:宗教、礼仪、习俗、继承等这类 精神文化,而建筑、耕作、田地等这类有形的物质则是相差较大。“为了对人 们的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人员有必要把自己的调查限定在一个小的 社会单位内来进行。这是出于实际的考虑。调查者必须容易接近被调查者以便 能够亲自进行密切的观察。另一方面,被研究的社会单位也不宜太小,它应能 提供人们社会生活的较完整的切片。这样的结论却可以用作假设,也可以作为 在其他地方进行调查时的比较材料。这就是获得真正科学结论的最好方法。” 以上的内容给予了我们启发,以后我们在做类似的调查的时候,在调查对象的 选取上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要选取能够完整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对象,这是 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江村经济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下面的十五部分,即调查区域,家,财产与继 承,亲属关系的扩展,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劳作日程,农业,土地的占 有,蚕丝业,养羊与贩卖,贸易,资会,中国的土地问题。前面的几个部分读 完后,给我的感觉与本地区的农村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拿“家”来说男 主外女主内,还有兄弟间的分家,父子间的分家,劳动分工和养老等问题的描 述同当前云南地区的很多农村差不多,甚至有的家庭现今都还是按照这种方式 进行着家的活动。其次在宗教活动上也类似,只是这边不一定每个村都有庙和 和尚,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已覆盖面积100平方公里统计,那么这些庙宇、观 音寺都是有的,可能是和西南地区地广人稀的原因有关。“实际上,他们的宗 教活动多数都在自己家里开展。比较确切地说,庙是和尚及菩萨的住所。和尚、 菩萨不仅同普通的人隔开一段距离,而且也与社区的日常生活隔开,但进行特 殊仪式时除外”。这段文字就清楚的说明了这点,只要你到云南的大部分农村 调查一番,得出的结论基本和以上相同。算命先生在我们的村子里依然存在, 人们都称他为“半仙”,并不是每个村子里都有算命先生,他服务的范围很广, 超出县辖区都有可能,除算命先生外,村里还有术士,专门帮助人们破解消除 灾难,服务范围也较广。在婚姻方面也有类似的地方,但由于时代的进步,观 念的变迁和当时的开玄弓村有不同,“结婚总是为了有后代。生孩子的期望先 于婚姻,在农村中,结成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传宗接代。选聘媳妇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延续后代,保证生育男儿是向算命先生明白提出的要求。如果 当媳妇的没有能力来完成她的职责,夫家就有很充足的理由将她遗弃而无需任 何赔偿。妇女在生育了孩子之后,她的社会地位才得到完全的确认。”当下农 村男女平等的观念得到普及,新婚夫妇在家里有同等的地位,有时媳妇甚至能 更得家里人关心,孩子养育上一般都是两个,也没有一定要生男孩,相反现在 人们更希望生女孩。 在差异方面明显比相似的地方多,家的布局,节日庆祝,人情往来,平时 生活等都和我们地区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有可能是时间造成的,也有可能 是地理环境造成的。除差异外,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些新的东西,这些到目 前我们村庄都还没有,最典型的就是养蚕的合作社,40年代他们就开始尝试的 合作集体经济,现在我们这里依然还是个体经济,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划,生产 效益低,经济收入也低。航船也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在我们的记忆中,云南 的村庄应该是没有这种类似的服务。互助会也是我们地区没有的组织,可能民 族地区民族间本来就有这种功能,所以互助会在以少数民族聚集为主的村寨里 不会出现。 整个《江村经济》读下来的感受,最大的就是给了我对于中国农村更广阔 认识。中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大,每个地方的农村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不能亲自去到各个地方调查,能通过别人的调查结果来了解不同的地区情况, 是我们了解中国农村的一条捷径。上世纪40年代的开玄弓村,地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的腹地,最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村民们也最先开始新的尝试,在 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积极的创新改革,目的是为了生存,当今西南大部分的 村寨,虽然新中国成立把他们从原始社会拉到了现代社会,但是他们的生活方 式依旧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人们的思想、眼界和胆识还可能不能同40年代的开 玄弓村民相比。正如费老所说:日本入侵,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打破过去在土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9f16a7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