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自信作文奥运会 “刮目相看”!冬奥会开幕式让国人“刮目相看”。以往大型活动中广为诟病的“人海战术”消失了,审美疲劳的“异彩纷呈”不见了。今晚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文化自信”。 总导演张艺谋在接受总台央视记者专访时一再提出“文化自信”。他说,从导演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到本届冬奥会开幕式,这14年间我觉得我自己成长了。 从想都不敢想,到想到就能做到,对“文化自信”有了自信。 张艺谋在回答记者“开幕式最打动您的环节是什么”时说:是主题歌演唱环节。大概八百左右个孩子拿着和平鸽在场地上自在快乐嬉戏玩耍的状态。孩子们脚底下是实时互动的闪亮的雪花,中心区就是火炬,并以一朵雪花的造型体现出来。这个场景之所以感动我,是因为它呈现了一个自由、浪漫、可爱、温暖的可贵瞬间。因为2008年奥运会时我们还不敢这样做,我们不敢这样放松。大型活动每个节目是一定要经过认真编排的。为什么这次会有这样的转变?我觉得在我身上特别体现出来的,就是我自己都深深地感悟到的文化自信。在这个节目的设计上,导演组敢想,领导敢拍板,国际奥委会能接受,让我们以这样的一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方式去呈现一个非常温暖的瞬间,除了文化自信,是做不到的。在我身上可以看到跟2008年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不要简单地看它只是短短的一分钟、一个节目,作为亲历者,我真的深深地体会到了文化自信是多么的重要,它让你能呈现出一种自然状态——轻松的、自信的、快乐的状态。第一次我有了这种感悟的时候,我自己都很惊讶。我跟2008年都不一样了。 文化自信来源于成功的社会实践。 张艺谋说,冬奥会开幕式的每一分钟,实际上都写满了中国文化,整体的创意和创新,体现的都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是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当他回答记者关于“你对哪个节目印象最深”的提问时,他的回答是“会歌演唱”。 冬奥会开幕式上,有一个规定的会歌演唱环节。来自河北省阜平县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40多名小学生,用希腊语放声歌唱“奥林匹克会歌”。这些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来自阜平县城南庄镇的马兰小学、八一学校等5所学校。最小的5岁,最大的11岁。阜平县曾是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脱贫摘帽。这些孩子能站在这个舞台上,确实让人震撼,而这背后还有一个持续了近20年的音乐教育故事,更让人震撼。主人公是今年79岁的邓小岚,她在马兰村义务教音乐已是第19个年头了。他的父亲是党的杰出新闻工作者邓拓。1939年春,邓拓带领《晋察冀日报》社来到老家马兰村办报。1943年,为掩护报社反扫荡转移,19位村民牺牲。此时出生的邓小岚被寄养在村民家中。邓小岚在2003年清明节回村为烈士扫墓时,想跟孩子们一起唱支歌,却没人会唱。2006年,邓小岚成立了马兰小乐队,成为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前身。2008年,邓小岚带领小乐队第一次走出大山。2013年,邓小岚发起“马兰儿童音乐节”。2015年,邓小岚又打造了一座“音乐城堡”。18年来,邓小岚培养了200多名音乐学生,很多孩子上高中、读大学,有10多人后来也从事艺术教育。 “音乐马兰”成为“文化保定”的一张新名片,也吸引了北京冬奥组委的目光。根据国际奥组委的规定,会歌要由真人演唱。以往担任奥运会会歌演唱的多是主办国最著名的歌唱家、艺术家等担任,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导演组却不那么想了,他们要在规定动作中体现中国人的新时代新面貌,他们决定让这些山里的孩子用希腊语来演唱会歌。山里的孩子站在奥运的舞台上放声歌唱,展示的是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的自豪感和人民的幸福感。当一个个纯朴的孩子穿着带有虎头的衣服站在奥运舞台上歌唱的时候,每个人都被感动了。张艺谋说,几个月前希腊语老师就去山里教孩子唱歌,我们从拍下来的纪录片中看到那些纯朴的一张张孩子的脸,他们为奥运歌唱而学希腊语的努力,被深深感动。“这就是新时代,我们得向世界讲出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冬奥会开幕式的火炬点燃模式惊艳了全世界。开始是“一惊”,接着是“一缓”。我们真的是把心态“缓”了下来。这个“点火”模式是对百年来的奥运传统一次重大颠覆,这就是人类进入新时代的宣言。以前奥运会开幕式上比拼的是火炬点火模式,这次我们颠覆的是火炬燃烧模式。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在北京成为现实,依托高科技发展中国实现了奥运历史上的一次点火创新。 怎么点火才能体现新时代?体现“一起向未来”?导演团队把主火炬设计成一朵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这片雪花结构美。它是由90个参加国家的小雪花共同构建的,而且是在你眼前构建完成的,是在表演的环节中一开始就存在的,让你完全想不到,主火炬早就亮相了,早就参加到构建“一起向未来”的理念中了。张艺谋说,奥运会的历史上所有主办国的主火炬都是自己国家文化与历史元素的呈现,只有我们把所有参加国家的名字都放在了上面,是大家共同的主火炬,却轻盈又浪漫。这是从来没有的设计,这是第一个。 这些,没有文化的自信,我们也还是“想都不敢想的”。张艺谋说,奥林匹克采集的圣火不能熄灭,生生不息,它是一个象征,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这一次我们就是把最后一棒火炬往火炬台上一放,它就是主火炬,不再点任何大火。不炫技,仅是轻轻地一放,然后火炬台“雪花”升起来,简单,直接,理念非常鲜明,就是明火,就是低碳环保。所以,主火炬和点燃方式,这两个是我们最大的创新,是奥运一百年历史上没有过。这就是新时代,这就是今天新的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它在用这样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也向世界讲述我们共同的理念: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一个共同体。 “一叶知秋、一滴水看太阳、以点代面,中国文人讲究意境,讲究从一个最小、最细节的角度来看整个世界,我觉得是很美的,其实是很浪漫的。中国古老的哲学,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从来就是这样。一叶知秋,我们都熟知这个成语,从一片叶子中会想象整个秋天的璀璨和金黄,很美,很有诗意。这次的主火炬的点燃方式岂不也是一叶知秋?一个小小的手持火炬,一个小小的火苗,但是你想到的是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是全人类的一起熊熊燃烧的激情和浪漫。”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示的“文化自信”让我们增强了自信,网友们毫不吝啬地给了极大的好评热搜。张艺谋“文化自信”的历程告诉我们,只要在认定的道路上踔厉奋发,每个人早晚都会成为文化传承人。形成“文化自信”需要国家实力,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文化自信不只是讲述文化传统与文明成果,更要讲述自己的故事。冬奥会开幕式讲述了张艺谋导演事业的故事,也间接讲述了邓小岚音乐育人等故事。其实就是从“最小、最细节”事情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么简单,不炫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64f38d0f5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