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五的意象及赏析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盒,浙江仁和 (今杭州)人。他的诗词瑰丽奇肆,称为“龚派”。有《龚自珍全集》。 【创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1、浩荡离愁: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2、浩荡: 广阔深远的样子。 3、离愁:离别的愁绪。 4、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5、吟鞭: 也就是马鞭。作者在行进途中,一边策马前行,一边吟诗,故而称之。 6、东指: 指东方故里。 7、即:到。 8、天涯: 原意是天边,此指离京都遥远的地方。 9、落红: 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落红是作者自喻,龚自珍被迫辞官回乡,故自比为“落红”,即落花。 10、花: 比喻一代新人。 【翻译】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意象】 诗歌中的“落花”意象:文人看“落花”,注重的是“落”,花落时,花在风中舞动,飘零无意,面朝泥土,玉殒香消,自然引起文人的多愁善感。人们常将“花”与女子的命运相连,那么“落花”也就常指女子理想与生命的陨落。总体说来,面对“落花”,古往今来的文人大多是“但赋伤春事”, 龚自珍却成为一股清流,转而欣赏落花的奉献精神,写“落花”写出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和开朗。龚自珍诗中的“落花”意象与其他文人作品中的“落花”意象之同与不同,值得仔细品读玩味。 【赏析】 这是一首即事感怀诗。诗中所涉之事可以明确,正是“留别京国”;所抒之情却百转千折,似是一言难尽。“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诗人的豪气溢于言表,既然对身后的京城和清廷绝望,不如放开视野,向东看去,那一片天涯是自由地!这首诗的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家耳熟能详,如今人们常用这两句诗赞颂奉献精神。这两句诗中包含着诗人从落寞到豁达的情感变化,值得细细品读。诗人最后的心愿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他希望尽自身最后之力,倾平生所有之才,培育下一批有志青年,让他们的命运前途比自己光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6727de2cf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