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初探唐诗宋词中相关诗歌的“凭栏”主题 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外在的形象,精神的形象,丰富的意象,多样的意境;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逸,沉郁顿挫,清空骚雅,密丽质实;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美”——象征比兴,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相生;还可以品味它的“主题美”——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缠绵悱恻,思乡怀古。 现在我就从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挑选出几首与阑干有关的诗歌,进而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其中的凭栏主题。譬如: 李璟《浣溪沙》中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李煜《浪淘沙令》中的“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欧阳修《踏莎行》中的“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范仲淹《苏幕遮》中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柳永《八声甘州》中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岳飞《满江红》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辛弃疾《水龙吟》中的“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在这些“凭栏”词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那就是这些词的画面背景比较接近,人是孤身一人,时是夕照之后,楼是高阁危楼,态是或依或倚。夕阳西下的傍晚,或是明月高照的夜晚,站高望远思深,孤身吊影,一个人孤零零的靠在栏杆上。人在孤寂之际,落魄之时,他乡之刻,总会生发情愁,而且需要依托。也许凭栏正是抒发感情的最好方式。此刻抒发出来的情感是浓烈的,真挚的,也是细腻的,在凭栏这样的背景下,感情基调是低沉的,与泪脸相照的,与离愁哀怨有关的。 可见,当“凭栏”意象出现于文学领域中时,其意象内涵就超越了它原本作为建筑一部分的实用意义,附着了人们的主观心情,成了情感的载体,蕴藉着词人的万千思绪。我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几首诗歌所蕴涵的凭栏主题: 一 闺怨相思主题 深闺中的女子,被礼教束缚着,对青春的依恋、对爱情的渴望与独居内庭的寂寞都不能言说。所以唐宋词中,特别是宋词中,一些抒情女主人公只要有凭栏的动作,大多都是为了表现伤春之情以及对远方请人的思念或对负心人的怨恨不满。她们或痴、或嗔、或恨、或怨……总之,种种爱、恨、情、仇都在阑干旁上演。“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在睡梦中梦到遥远的边关去寻找想念的人,醒来时,细雨迷蒙, 正和梦境的迷离相配合,感叹边关的遥远。梦醒起来,在小楼里吹笙,吹到最后一曲,玉笙不暖,不能再吹了。有多少泪珠纷纷掉下,倚着栏杆想望远人,有无限的怨恨。欧阳修《踏莎行》中的“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行者心中设想的居者心里的话。她说,别上楼去靠着那高高的阑干痴望了吧!人已经走的太远,望不着了。能望到的,只不过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平原,即使望到了草原的尽头,又还有春山挡住了视线,而人又还在春山之外,如何看得见呢?可见,无论是思妇本身,还是站在思妇角度的游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使用“凭栏”这一动作,来表达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身陷寂寞之境的无限孤独悲苦、惆怅无聊的心绪。 二 思乡主题 游子天涯沦落,饱经风霜,进而登上楼头,凭栏伫望,望向那遥远的故乡。在唐宋词坛上,抒写羁旅之思的篇幅很多,但最能深入细微地表现那种漂流之感的,首推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他怀念家乡,想要回家,从而想到妻子也许正在盼望自己早日归来。可是她哪里知道,此时此刻自己也和她一样,正靠着阑干,望着遥远的家乡,呆呆地发愁。这首词主要反映的是词人流落江湖,思乡失意的生活情绪。在清冷凄苦的深秋,久居异乡功业未就的词人,满腔愤懑压抑,满目萧条衰败,自然的景色与词人的心境融为一体。“无语”的江水,既默默承受这一切,又无情地流走了美好的时光。倍感失望的词人只能把家当作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安慰:独倚栏杆,眺望家乡,思念佳人,寻找一种心灵和情感的回归。范仲淹《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休独倚”的一个“独”字。月明之夜,倚栏远眺,固然可以望远,但再望也忘不到家乡和日思夜想的亲人;何况一个人“独倚”,更会增加惆怅,“明月楼高休独倚”,既是自劝,又是自解,更深一层写出了乡思之苦。 三抒愤主题 这类词较之其他类型的词不同之处在于,故国江山仍在,而当今或国土沦丧,或国力衰弱。词人怀念曾经的辉煌和强盛,不想面对严峻的现实,但凭栏所见的江山景色却又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无可辩驳,现实,残酷的现实啊,摆在面前,所以留给作者的往往是无尽的“恨”。通过今昔对比,抒发痛感世事沧桑的悲凉情怀。 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后作了一首《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中描写的是春季一个雨夜,他冻醒后凭栏,回想起刚才梦里的欢乐情景,那已成为过去,如今的他形同囚徒。,虽然河山依旧但早已物是人非。 李煜这一凭栏,道出了无言能尽的亡国之愁离别之恨,意境深远,极富感染力。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英雄失意,独语者登上赏心亭。自己的一腔热血没有人理会,先觉者在无尽的失意中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拍打栏杆。而这又有什么用呢?从“拍栏”这一特殊动作里,我们看到了辛弃疾作为一个伟大词人的孤独,正是这种孤独,让我们领略到了辛词艺术的高超。 以上三个方面仅是对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的相关诗歌中的凭栏主题进行的初探。当然“凭栏”意象所反映的主题还远远不止这些,相关的凭栏诗还有很多。本人末学后进,不惮冒昧,提出浅见陋识,望行家不吝指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bf1418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