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数学质疑

时间:2022-07-12 15:46:0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让学生学会数学质疑

铁铺中心校 陈小义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新的基石。质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加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重要的意义,“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学生不仅要“学会答”,而且更要“学会问”。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初步的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重要的目标。但目前课堂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却令人担忧。低年级学生提问还算活跃比较积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主动提问题的人数和次数逐年下降。相当部分的学生没有问题意识,课堂上完全是被动学习,他们只满足于听懂教师的讲课,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接收机。也有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就是有了问题,也不愿向老师提出。作为基础教育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 创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有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前提。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打乱教学教学计划的顾虑 ,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出现的不可挑战的权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监督者形象,让学生明白,会提问题的学生也是好学生。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学生岂敢质疑问难。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善于用微笑、鼓励性语言,注重情感沟通,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大胆质疑。而许多学生虽有问题意识,但不敢或不愿提出来,怕被笑话。因此,教师必须经常以适当的方式,适时地引导、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提出或对或错或难或易的问题时,不但教师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接受,其他学生也要正确对待,而且还要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当学生遇到有问题说不出或说不



1




明时,教师应给予点拨,让学生先考虑清楚,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只要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抢着”提出,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质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引起矛盾冲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激情。 例如:六年级甲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会决定每人购买一本单价为5元的书,书店对购买50本以上者给予9折优惠。利用以上信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讨论购书方案。

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48=240(元)。

2)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90×50=225(元);钱付得少,而且书多得到2本。

3)与其他班级一起购买,全班共付:90×48=216()

让学生从中进行比较:发现后两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好,并知道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而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设置问题悬念,吸引学生质疑

理学研究表明: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有利于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在学生的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兴趣、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因

2




而悬念在这里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时,我让学生自学课本。这时,班上有一位同学大胆质疑;“为什么比较异分母分数非得先通分?不通分行吗?”我立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并顺势将问题抛给了其他学生。不想,他们的思维迅速向多方位展开,经过小组讨论与争辩,他们竟获得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思路:(1)当分数的分子相同时,可以直接根据“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小),分数值越小(大)”进行判断;(2)当分子也不同时,要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通分子”,然后再进行比较;3)找个中间数作参照;(4)求剩余数后在比较„„。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问题,学生的这些充满求异,创造火花的方法与策略又从何而来呢?

三、留下思考时空,让学生充分质疑

质疑源于思考,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如学习年、月、时,有些学生提出为什么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为什么是四年一闰,而整百、整千年要四百年才闰?”“为什么一个月有的是30天,有的是31天,还有的是2829天呢?等问题,这时教师切不可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者认为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荒唐的,更不能因此而批评,而应适时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在”“”“”等,课,师,互,共,这 五、教给提问方法,教学生学会质疑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要让他们会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善问。好问与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份

3




天性,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并寻求数学问题。要引导学生在课题处寻找问题。让学生看到这个课题,想一想,今天要学习哪些内容?并提出问题。从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寻找问题。让学生从一个数学问题联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在类似迁移中提出问题,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易混处寻找问题。让学生对易混、易错、相近或类似的概念、法则、性质等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出学生深层次的探究,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在课本的结论处寻找问题。让学生对课本中已有的结论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反向思考中诱发问题,养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如:学校开运动会,4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每位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于是提出了400米赛跑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400米赛跑,相邻跑道的运动员起点的距离应该多大?”的问题。

六、创设反思机会,让学生深入质疑

质疑源于反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机会,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如:在巩固练习结束后,以学生自问作为结尾。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这样,学生经过自我质疑,不仅让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自我质疑的能力。更要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特别是课尾教师应有意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一步生疑,去挖掘更深层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探讨,不断提出新问题。即在课堂总结后,要留有一点时间有意识地促发学生反思: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或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如教学“圆的认识”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轮胎是圆形?等等。这样在每节课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

中,我们要 以“问题为中心”, 尽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自由思考

4




的探究时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质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daccfb4a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