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方山子传》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时间:2022-12-02 12:18: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word

《方山子传》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 2 、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 3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苏轼〔 1037 1101 年〕,字子瞻,号 东坡 居士,某某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 三苏 。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某某、密州、某某、某某等地任职。元丰三年〔 1080 年〕因 乌台诗案 受诬陷被贬某某任团练副使,在某某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 东坡 居士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某某、某某、某某、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某某、某某。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某某,葬于某某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某某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某某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研读课文;

1 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 ,那么方山子的 表现在哪呢?

明确: ( ) 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少年 —— 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成年 —— 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晚年 —— 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 ) 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 ) 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1 / 2


word

( ) 是其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第一自然段简介方山了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 2 、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明确: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 、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4 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 俯而不答,仰而笑 的情态? 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的,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5 、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 6 、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明确:为了突出其 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 此岂无得而然

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 阳狂垢污 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 阳狂 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 阳狂垢污 的异人,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

四、概括主旨

表彰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f55fa3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