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山水田园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 诗的方法。 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 【教学难点】 学会赏析(方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 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1、 关于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 陶渊明,田园诗与山水 诗在南北朝时期基本上分道而行 ,到唐初王绩开始合流。至初唐之交 ,描写山水别业的风尚盛 行于朝野,沈宋、吴越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已为盛唐山水田园诗开了先河。唐朝田 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 老庄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 方式,在盛唐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美空静的意境。艺术上 ,他们 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现方式。 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这类诗以描写自然 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 练,多用白描手法。 2、 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 ,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3、 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4、 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5、 代表诗人:孟浩然 王维 储光羲 常建 祖咏 二、 学习《宿建德江》 (一)、孟浩然之生平:(689 — 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 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 死在襄阳。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 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二八 孟浩然之山水田园诗 1、 主要内容:1)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2)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 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 2、 艺术风格:清幽淡远,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 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 (三)、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 (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 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 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 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 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四)、基本解读: 1、 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 (主旨) 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2、 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这一句点题, 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 “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客愁新”,诗 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3、 三、四句并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 “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 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 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江清月近人”,表 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 这情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让诗人感到冷清。 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三、 小结: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四、 作业: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检查背诵。 二、 学习《终南望余雪》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祖咏 (699 —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登 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 (j 1)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 为等友善。《全唐诗》编诗一卷。 《终》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 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 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广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 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人便用一颗赤城 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的小诗。 (二)、基本解读: 1、 这首诗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 并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主旨) 2、 前二句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 k― 2山 云端。 3、 后二句中,“林表明霁色”,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 “城 中增暮寒”,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又临黄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可见结句写实之 妙,结得确实“意尽”。 (三) 、思考讨论: 1、 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 ,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 明确: 没有。诗人这样写是写初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 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的特点。 2、 古人讲究炼字,请你谈谈“霁”“明”二字的妙处 。 明确:1) 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 2)诗说“林表”之上有 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已 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 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 (四) 小结: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 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忧虑。 三、 学习《田家杂兴八首》 (其二) (一)、作者简介:储光羲(约706 一约762),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y cn)州(今 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曾隐终南山。安史之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 长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 后贬死。《全唐诗》编诗四卷。 (二) 、基本解读: 1、 此诗写自己归隐田园之乐。 (主旨) 2、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 的志向。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生活。 3、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六句 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 段时间。家里的环境充满农家风情: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连飞禽都 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 4、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四句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 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 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 (三) 、鉴赏要点: 1、 艺术特色: 诗风质朴自然,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 2、 知识点回顾:白描一一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 画面。在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5d0058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