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笔记(一) 拿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看到题目,我下意识问自己:我的教学设计追求了什么?为谁而设计?就在那一刻,突然感觉到心虚:当年历史教学,总认为把考点通过各种方式灌输给他们,要求他们听、记、写,自认为这就是对他们最有效的方式;后来,心理健康教学通过活动让他们感受、体验,自认为他们见微知著,可是他们真的做到理解了吗?例如:价值观拍卖真的能澄清他们的价值需求?写二十个“我是谁”,真的能清晰地认识自己?这在之前几乎确定的结果,在读这书的第一章时,越来越觉得不确定了。正如书中所述:我们从输入端思考教学的时候多,总觉得自己做的就是学生需要的,从固定教材、擅长的教法和常见的活动思考教学,很少深入思考作为输出端的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如果教学不是为学生理解、运用而设计,不思考学生的课堂需求,那我们费尽心思所做的设计究竟意义何在?难怪老师们总疑惑:我讲了很多遍,为什么学生还说听不懂?学生听不懂是事实,而我们以为学生会听懂只不过是假象,所以,的确到了调整思路和理念的时候了,思考学生的状态、学生在课堂的真实需要、学生的理解与否才是教学设计最经济、最有效的核心。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忙着记笔记、老师忙着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跟上老师的思路,特别是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实在是一件难上难的事,跟不上节凑的学生时间久了自然失去信心而放弃,这到底谁之过?我想,一定有很多老师为此苦恼,也为此思考过,真本书也许帮我们拨云见日,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设计目的何在?重新思考课堂上学生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哪怕是睡觉,也应该有原因,这原因中有没有教师的责任? 反思是一个好习惯,但批判性反思是需要勇气的,初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让我比以往更正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逐渐理解:教师必然要成为一个培养学生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的讲述者。反思课堂开启新的教学设计思路,对我而言,还真是一件充满好奇和乐趣的事,我愿从阅读开始,去追问、去探究、去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0009d4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