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飞经》(亦称《遁甲神经》《灵飞六甲经》)是一部道教经典,主要阐述存神之法。现存《灵飞经》书迹,为唐人开元间的精写本。由于无明确落款,其书者历来衆说纷纭:有主锺绍京者,有主玉真公主者,亦有主经生抄写者,甚至有疑为赵孟頫所临者,至今仍无定论。 《灵飞经》用笔劲秀多姿,清雅俊丽,婉而不媚,刚而含柔,是唐人写经中的精品,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传世经典之一。后世书家对其推崇备至,例如董其昌认为其‘笔法精妙,回腕藏锋,得子敬神髓,赵文敏正书实祖之’,而启功称赞‘它那秀美中有古趣的风格,舒展中有团聚的结体,平易中有变化的用笔,都已把唐人书法的特色表达无余’,其为世所重可见一斑。 据文献记载考知,《灵飞经》墨迹宋时曾入内府收藏,后经史德归、郑元祐、吴埜、王直、高濂等人递藏,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〇七)由吴国廷转手于董其昌。其后董氏曾将其质于海宁陈氏,赎回时陈氏抽扣了其中的四十三行。至崇祯元年(一六二八),陈氏后人遇董其昌于西湖昭庆寺,‘问《灵飞》无恙否,则已作王谢家燕矣’(钱泳《履园丛话》)。此后即再无明确递传信息了。至于陈氏所抽扣的四十三行,初为陈氏子孙世守,‘乾隆乙酉,六飞驻跸安澜园,曾以进呈。奉纯庙御批,有“永为陈氏传家之宝”等字’(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后又经秦蕙田、陈用敷、吴延长等人收藏,最终流入常熟翁氏手中,今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陈氏在摹刻《渤海藏真帖》时,曾将质于其家的《灵飞经》摹刻入石,这就是后世所说的渤海本。不过渤海本《灵飞经》并不完整,与现存四十三行本对照可以发现,其缺少四十三行中的最后十二行。由于本身书法精美,加之科举考试推崇,《灵飞经》成为清代文人士子学习小楷的模板。而陈氏原石重复捶拓而泐损漫漶,因此坊间便出现了种种翻刻本。在衆多翻刻本中,以惠安曾恒德所刊《滋蕙堂墨宝》本最为突出。其笔画光滑肥厚,并增添大观、政和等图章及赵孟頫僞跋,与渤海本有较大差别,是为滋蕙堂本。 渤海本和滋蕙堂本是《灵飞经》较为常见的两种拓本。而哈佛燕京学社尚别藏一部《灵飞经》,其整体摹刻风貌既不同于渤海本,亦非滋蕙堂本。虽然肥厚圆润处近滋蕙堂本,但从部分细节可知并非其翻刻本,例如首页‘从’右上缺损,该本以细线勾出其状,这与渤海本是一致的,却不同于滋蕙堂径将其补完的做法。因此,哈佛所藏《灵飞经》极有可能是渤海本在清代的种种翻刻本之一。该本不见诸书着録,从题签和鉴藏印可知,曾为北平收藏家史野以及日本藏书家冈田眞之收藏,姑将其称为燕京本。 滋蕙堂本及燕京藏本均未能将渤海本所缺十二行补入,真正将此十二行刻石要迟至嘉庆间谢恭铭摹刻《望云楼集帖》。其时谢氏从吴延长处借得此四十三行墨迹,刻入了《望云楼集帖》中。因与《渤海藏真》一样,望云楼所刻四十三行是直接从墨迹本摹刻,而且延请的刻手极佳,故而此四十三行《灵飞经》颇为精彩,‘不但注意笔画起落处的顿挫,而且比《渤海》略肥。凡是看过敦煌写经的人都容易感觉《望云》可能比较逼真,而《渤海》本可能有所失真’(启功《记<灵飞经>四十三行本》)。 但需要指出的是,渤海诸本得此十二行也难称完帖。顾复《平生壮观》对《灵飞经》墨迹的一段描述颇值得留意:‘楷书,麻纸三十幅。有史德珪处厚图书,宋徽宗标题,宣和内府玺印全备。后拖尾袁桷、倪瓒跋,王廓同览,杨士奇、王英、李时勉、王直、尹直题。董其昌三跋。’顾氏主要活动于康熙间,且《平生壮观》乃‘见则随笔记之’,故而其所见或即是再次从董氏手中流出的《灵飞经》。然抽扣四十三行后的墨迹尚有三十幅,这是超出渤海本规模的,此其一。顾氏所见末行乃是‘右醮六甲飞图’,且‘脱一灵字,拙笔补之,甚恶’,这些都是渤海本所无者,此其二。渤海本合十二行墨迹不过三千余字,较之元代郑元祐题诗中的‘藏得锺郎万字经’出入颇大,此其三。综合以上三点,不得不让人怀疑《灵飞经》尚有大量内容是今天所看不到的。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另外,关于渤海本中十二行的缺失,也与其书者一样所言人人殊。不少学者认为,此十二行乃是董其昌当日见质时抽去,陈其元、启功等人即持此看法。此说恐难成立:倘若为董氏抽去,则墨迹倒数十三行‘一旦失所在’与倒数十二行‘上清六甲’之间必有割裂之痕,而此与现存四十三行墨迹并不吻合。 书者的争论、墨迹的传递、《渤海》的缺失、全帖的规模等等,使《灵飞经》本来面貌究竟若何,变得真如镜花水月,难以看得真切。然而这一切不仅未影响《灵飞经》作为书法经典的地位,反而为其平添了几分秋水伊人般的魅力。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a5bdb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