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防治

时间:2022-07-21 14:29: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防治

作者:杨莉莉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年第01

[摘要]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由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使得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对教育内容或施教者的抵触、反抗与对立,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它不仅有害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危害到家庭、学校及社会。基于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努力做好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如何防治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青春期;逆反。理;成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1-0031-02 一、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身心发展的加快,自我意识有了新的飞跃,自身心理和生理的许多欲望增多,且一时得不到满足,又加之他们对其自身的变化并不认识,也不会处理,于是焦躁易怒。这些自身性意识的压抑便会产生一种情绪反应,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其成因大致如下: 1.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因

与童年期相比,青春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其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愈加强烈。他们渴望与成人平等对待,渴望受到成人的尊重,渴望独立,喜欢自作主张,而不是对成人的惟命是从,即便是对其父母、老师也往往如此。但是一些教师和家长往往只看到孩子幼稚的一面,一味地要求他们听话和服从,以至于双方认为是互不尊重,这种心理差距则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同时,青春期的他们对于成人世界表现得异常好奇,总想得到他们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从而产生你越是不让我知道,我就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2.家庭和社会的原因

社会和家庭中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容易滋生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父母的心态及言谈举止是孩子喜怒哀乐的晴雨表,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潜移默化,不可低估。现代社会中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大包大揽,大大抑制了其生活独立意识的建立和个性的张扬。而知识经济时代父母对子女学业上的期望值剧增,超过了其承受能力。家庭气氛、夫妻关系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父母不和, 战争不断,甚至离异,给孩子的心灵伤痕更是深痛,更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而社会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特别是当今信息时代,以电视、网络为主的大众传媒,大有泛娱乐化倾向。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们,敏感而好奇,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变,使得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此外,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这一社会群体表现出的逆反心理愈加普遍而突出。 3.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指导思想上的偏离。学校对教师传统的评价体制,使得教师往往走人育人误区:过分放大优生的优点,视优生为完人,倍施偏爱,而过多地忽视后进生的闪光点,使其饱受冷落,心理上不能平衡,缺失自信,从而滋生逆反情绪。二是教育教学方法上的不当。在新课程下,师生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感,教师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穿新鞋走老路,重教轻学,教育与管理方式缺失民主化”……当有些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教师往往不是设法帮其寻找原因,而是不分青红皂白,不分事大事小,抓住小辫劈头盖脸妄加指责,以至批评超限,使本来情绪就不稳的学生更生逆反心理。

二、学生逆反心理的防治

逆反心理不仅有害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危害到家庭、学校及社会。基于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来防治中学生出现的逆反心理。 1.提升育人能力,更新管理理念

教师和家长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强化自身素质的提升,有效避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为此,我认为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消除代沟,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对青春期学生表现出的一些离经叛道行为,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认识到老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从而做到有效沟通。其次,更新观念,实践体验。不要一味地迷恋旧的经验而忽视社会生活的飞速变化。尤其是在新课改下,我们更应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与新时代新生活接轨,亲身参与体验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活动,这样才能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宽容他们。第三,适度放手,积累经验。要给学生留下自主的空间,凡事不可包办,实行民主化、人性化管理。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提升,积累应对挫折的经验。 2.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综合防治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具有相对复杂的原因,应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综合防治。一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学会正确归因和自我疏导,这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方法。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萌动,明辨逆反心理的性质,做好正向转化。三是构建高效课堂,解放学习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教与学的多元评价机制,从教育源头上消除逆反心理的产生。四是净化教育社会大环境,还学生一片成长的晴空。 3.塑造健全人格,正确调控情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cea8a3998fcc22bdd10d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