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话改革散文随笔 记我父亲从事农村建筑行业30余年,家乡今名巨变的发展历程 —题记 我父亲今年49岁出生在蒙城县篱笆镇长冯庄一个偏远闭塞的村子里,祖辈出身家境贫寒都是农民,即使到了我父亲这一代也不例外。80年代中期,年仅18岁的父亲因家庭困难初中没毕业就被直接宣判了辍学。接下来他的一生不单单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常听父亲说每到农闲无事都会跟随几位年长的老辈人帮左邻右舍的乡亲们修补房屋。在那还是“土坯房、土坯墙、土坯桌子、土坯床”的生活年代里,修建房屋主要是围绕原有的房子加固墙体(泥墙)、退善茅草(防漏),隔三差五就被乡亲们找去帮忙,那时的他都是无偿服务,乡亲交给他的任务还是有足够能力摆平的,并且不收任何费用。 后来步入90年代初期,随着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实施和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父母亲走到了一起。父亲凭借着多年跟随师傅们学习修建房屋的经验。于是就找了几个师兄弟并且召集几个学徒,骑着母亲陪嫁的永久牌自行车,如“蜻蜓点水”给四乡八邻建盖砖瓦房,那时建盖的砖瓦房,不需要任何过好的设备,用的材料也相当简单,就拿泥土来说吧!用泥土掺少量石灰就变成了灰泥,这就是以前用泥土建盖出来的房屋,造成后乡亲们把它誉名为“海青砖瓦房”。水泥用的相对来说就更少了(每户不超过10袋)。那时的父亲从此又走向了这条道路(建筑房屋)。 进入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外出打工的也日益增加。国家取消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以及出售了一系列惠民利民富民政策的实施,解除了约束在农民自由生产、自由发展、搞活多种经营头上的“紧箍咒”。广大农民群总借助改革开放的车风,乘勤劳致富的小舟,如“八仙过海”在寻求财富的海洋里各显神通。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种、养、加等各种行业的专业户经营户如雨后春笋散布在各个角落,各级党政也想方设法指导农民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入手,增加农民收入。农民腰包也渐渐鼓起,于是他们对住房条件不断提高,从单一的砖瓦房提高到小初平房(楼房的前期)。我父亲的建筑行业生意开始出有规模,他开着小四轮拖拉机,拉着简宜的建筑设备为慕名找他建房的乡亲们热情服务。 尤其步入2000年以后,我的家乡蒙城县由原来的阜阳市划出,归药都亳州分管,在市委市政府的提出“敢闯、敢干、敢于争先”的精神和构建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的生产劳动和创建号召,开展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建设。 我们市工农,加工,服务等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我老爸也不甘示弱,一直建房为社会建筑事业去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篱笆镇紧跟时代步伐是个农业大镇,相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从单一的麦豆(小麦黄豆)、麦玉(小麦玉米)的种植,调整为三花(花生,黄花梨,棉花)和中药材种植,农民的生产经营干劲空前高涨,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随着农民物质上的富有和生活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住房条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和更新。这时父亲的建筑行业进入了鼎盛时期,他购置大型建筑器材召集三十多名建筑工人,骑着摩托车不分酷暑严寒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为四乡八邻的亲友们建盖楼房(这时建盖的楼房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城市的建筑规模不分上下,我初步的了解一下一般每户建房需要水泥量不低于30-40吨)。 放学回家时,我时常耳闻目睹一些建房户主找我父亲不能按时按期完工进行理论。看着父亲焦急的`神情,斑白的头发饱受劳累之苦和铭刻在额头上的道道皱纹以及粗糙的双手,我心疼的常说:“别干了,歇歇吧”!把自己累坏了,不值的,他总说:“没办法,都是乡里乡亲他们需要帮忙无法拒绝”。如此质朴简单的话语,让我对父亲的宽容高尚肯吃苦耐劳的胸怀肃然起敬。展望家乡一排排一栋栋高大、美丽、宽敞、明亮的一座座楼房,经我父亲之手拔地而起时,我深感有这样勤劳能干的父亲而感到自豪。 如今的父亲把他的建筑行业注成为建筑公司,开着农用汽车拉着建筑机械,常年奔波忙碌于建设宜居、宜游、宜发展新农村规划中。在去年我父亲承包篱笆唐路大街建设中发现,由于新型农民对住房要求不断更新换代,一般的房屋建盖都有设计的图纸和繁多花样形同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57394c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