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主题丛书3—《四季如歌》阅读指导《匠心妙笔,情动辞发》教学设计 指导目标:1. 抓住景物特点,品味作者情感。 2.学习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推荐阅读篇目:七年级(上)主题丛书3—《四季如歌》中《春之声》《春冰》《梅雨潭的绿》《故乡的夏天》《海滨仲夏夜》《济南的秋天》《金黄的稻束》《人坐秋天鸟鸣空》《白马湖之冬》《初冬月》等 预习要求: 1.通读《推荐阅读篇目》中的文章,勾画出写景的段落,反复诵读,品析妙处,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书中的段落,是否有与你的生活经历或情感共通的地方,它引起了你怎样的回忆,引起了你怎样的情感共鸣? 学习过程: 一、回顾阅读感受: 你喜欢阅读写景散文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让大家自由交流。之后教师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赏析写景散文。为什么不喜欢呢?因为没有读出美,没有读出情,没有产生情感的体验和共鸣。今天,希望通过本节课,特别是在老师和喜欢散文的同学的帮助下,更多的同学能够喜欢写景散文,并且会欣赏写景散文。] 二、诵我所爱爱犹切 师生共同欣赏品味语言: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朱自清《春》 2.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 —主题丛书《海滨仲夏夜》 3.蓝天是大地的眼睛,碧水是秋天的眼睛。走进秋天,凝望那一泓碧水,山、云、树,会重叠了你的身影……鸥鸟为歌,清风为伴,蓝色的绸缎托起你蓝色的畅想。 —主题丛书《人坐秋天鸟鸣空》 4.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 —主题丛书《白马湖之冬》 活动设计:师范读课内文章片段,请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力求声情并茂地展示对文段的情感,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学生评点可能会着眼于教师对景物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 三.说我所悟悟愈彻 (一)师生共同品析语言,归纳赏析的要点——聚焦特征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朱自清《春》 2. 蓝天是大地的眼睛,碧水是秋天的眼睛。走进秋天,凝望那一泓碧水,山、云、树,会重叠了你的身影……鸥鸟为歌,清风为伴,蓝色的绸缎托起你蓝色的畅想。 —主题丛书《人坐秋天鸟鸣空》 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面),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济南的冬天》 4.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主题丛书《麦天》 活动设计:共同品析诵读语段,抓住景物的特点,突出表现景物动人之处(落实在特点上) 【设计意图】重点抓住用词、造句的表达效果,突出景物的特点。重表达效果的揣摩,轻写作手法的归纳。 (二)师生共同品析语言,归纳赏析的要点——聚焦特征,融情入景 活动设计:请你在主题丛书推荐阅读的文章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进行赏析。景物的哪些特征吸引了你,你能否结合上下文或全篇,从字里行间揣摩作者的情感。 《 》文章中“ ”句子,描写 (景物) 特征, “ ” 、“ ” (词或句)中,传达出 情感。 小组交流步骤:—— 1.按照ddccbbaa的顺序展示自己赏析的片段,阐明自己的阅读感受; 2.选择一个片段共同赏析,并确定合作展示的形式和分工。 小组展示要求—— 1. 各组将选择的片段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摘抄到黑板,准备展示; 2.以“诵读+品析”的形式展示。 3.品析后,组间补充。 【设计意图】感悟作者的情感,理解景物中寄予的人的情感(落实在情感上)。抓住蕴含作者情感的语言,如拟人、比喻等修辞,还有文中起表达作用的感叹词等;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景物中感受、体验,体味作者在景物中蕴含的情感,力求真切、实在。 小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景物呈现于作家眼中,作家用自己的情感雕琢它、装 点它,再用文字表现出来,这景物、这文字就披上了一件属于作者自己的情感的霓裳。王国维先生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匠心遣妙笔,情动促辞发”赏析要透过景物的特点感悟作者的情感,只有深入理解美,才能读好美。 四.呈我所感感益真 读到了某些文字,它会触动我们脑海深处的朦胧记忆。这段记忆,或许是一段经历,或许是在某处看到的一处景致,或许是一首歌曲,或许是……对于自然万物、四季交替,你曾因为自己的体验而与某位作家有情感共鸣吗?你愿意和我们分享吗? 活动设计:师生共话——我的故事和体验与我产生过共鸣的阅读片段。 (一)老师展示阅读体验:由“主题丛书”的段落,我想到了那天在清扫操场树叶时,同学们的一段交流: 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翘出坚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软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喊。 ——主题丛书《深秋书简》 一名同学:“地上的枯叶越来越黄了,无情的枝条将他们抛弃,好像被逐出家门的孩子。他们静静地躺在地上,将枯黄的面容掩藏起来,细数着自己的悲凉。” 另一名同学:“秋风一吹,树上的叶子变黄了,不久就离开大树母亲的保护在空中翩翩起舞。瞧,他飞起来了,他用一生的汗水换来的是他的梦想——飞翔。每一片金色的树叶都用最好的状态完成这个动作,飘飘,轻轻地,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片又一片,以自己生命最后的霞光为大地穿上一身辉煌的新衣裳。秋风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叶完成了梦想。” (二)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但是,因为学生的阅历限制,阅读积累的限制,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深入思考多一些,活动少一些,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是我们能深刻的感觉到学生的感悟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一点点追求吧。 【设计意图】许多经典作品都能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正因此,作品深深感染着读者,并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共鸣。师生交流,引起情感共鸣,交流提升。 五.请你热爱散文 活动设计:师生齐诵-----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的读者,熏陶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心灵。 【教学反思】 散文教学与散文家写作散文一样,都是在特定时空里,针对特定的文本,展开心灵,展开思考,展开语言的品析。所以课堂设计上,我首先关注了尊重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依据文本的内在,追索语言深度以及人性深度。我的这节课把教学重点定位为品析散文的“美”点——景美、情美。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去读,以情带声,用声音表达感情,会读了,那么文章中的情感也就可以逐渐地体会了。 解读散文,教师用课内外典型文章解读,从赏析方法上给予引导,加强了情感体验,情感共鸣的阐述引导。学生从教师对某一文本或多个文本的解读中得出阅读一切散文的基本能力。学生感知到散文阅读必须关注深度、温度。深度就是知识、才情、能力以及美感的合理延伸。温度就是作者和读者的情感共鸣的体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82b524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