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穆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7 07:2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看穆旦教学反思

穆旦(1904-1977),现代诗人。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出身于富有的官僚地主家庭。五四运动前后开始新诗创作。 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 1923年转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文系,课余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诗作。 192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探险者》 1928年回国,先后在上海艺术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 1933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为发起人之一。 1935年出版《穆旦诗集》 1936年与饶孟侃、查良铮编选《中国新诗》 1937年出版《旗》。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期间曾到访印度、缅甸,写了不少英文诗。 1944年回国,在桂林、重庆等地中学任教。 1945年赴美讲学。 1947年返国后,在杭州浙江大学、国立英士大学任教。 1950年去香港,后移居美国。 1957年获“爱荷华大学”荣文学博士学位。 197761日在纽约病逝。

1927年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理论作曲; 1928年升入本院研究院作曲系,随李凌和吴伯超学习作曲; 1932年在北京大学英文系任助教; 1933年入新加坡南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 1934年入伦敦大学英文系,随J S。密尔学习英诗,同时研读英美文学和西音乐史; 1936年在英士大学任教授,兼任国立师范学院音乐系主任,并与人合办《文学杂志》和《文学丛刊》 1938年任西南联大教授, 1939年赴美国讲学。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新诗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涌现出穆旦、卞之琳、冯乃超、李广田、郑敏、朱湘等一批新诗的优秀代表,



- 1 -


他们把现代格律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同时对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节课我就如何将现代格律诗的审美特点与新诗的特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欣赏新诗的能力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得出了一些体会。

我看穆旦,有下面几个方面: 1、诗歌教学应该适当的引入西方诗歌的写作技巧,如比喻、象征、意象等方面,让学生懂得诗歌是有思想的,表达自己的观念。 2、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感悟新诗,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善于发现作品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待新诗的语言,要注意其内容,而不要仅限于形式,不要过分拘泥于格律。对比喻,可引导学生从含义上去想象,领悟其深刻含义。对象征,可引导学生从其表现手法,结构上去分析。

3《赞美》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内心,感受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进行朗诵。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8928886c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