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题:香港流行歌曲与时代风貌 研究人:王志群 刘文燕 冯安琪 熊紫悦 张雯倩 喻洁 刘聪 流行歌曲并非今天才有,而我国古今流行歌词的传播状态却截然不同,古代流行歌词往往能够吸引文人士大夫的注意,从而脱离音乐走向案头文学,而当代流行歌词则越来越成为传播媒介的附庸,无法独立地实现其文学价值,更无法引导当代的主流文学创作。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对古今流行歌词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今天的歌”是否就是“明天的诗”,对于当代文学和当代流行歌曲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流行歌曲”一词来源于popular music,西方学者popular定义为“大众”;而目前国内却没有人对流行歌曲做一个很明确的定义,“流行歌曲”、“大众歌曲”、“通俗歌曲”等概念相互混用。因此有必要在本文开头对“流行歌曲”进行定义,即“词曲的内容与形式迎合一定历史时期内相当数量群众的心理需求,创作状态自由活泼,无需国家或其他社会机构的强行介入便可以自由地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和广泛传播的歌曲”。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流行歌曲不是今天才有的,但为什么古今的流行歌词有这么大的变化,却鲜有人探索,甚至更有人提出“今天的歌”或许就是“明天的诗”的看法。而实际上,当今的流行歌曲已经成为体现当代社会群体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歌词的内容所表现的到底能否与诗歌的内容相一致?歌词的文学价值又能否独立存在?导致当代流行歌词的这种尴尬境地的原因何在?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一、香港流行音乐的来源 从香港当代流行音乐的具体形态来看,它主要有国语歌曲、粤语歌曲、和英文歌曲这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国语歌曲主要受到上海“时代曲”的影响。粤语歌曲受到广东粤曲和粤剧的影响,英文歌曲受到欧美流行歌曲的影响发展而来。 1、时代曲。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大陆时局动荡,很多知识分子为了逃避战乱纷纷来到香港避难,因而上海“时代曲”便自然被带到了香港。 三四十年代,香港的流行文化根大程度上受到上海的影响,很多著名影星的电影在香港卖的很火。《夜来香》、《玫瑰玫瑰我爱你》等上海流行歌曲也在香港广为流行。新中国成立后,更多的创作人和歌星移居香港寻求发展,后来在五六十年代对香港流行乐坛产生影响的很多创作人和歌星都来自上海,如:姚敏、梁乐音、黄飞然、张伊文等。 50年代,随着诸多歌星和创作人的到来,香港流行音乐开始出现了生机,香港迅速成为“时代曲”的第二个发展基地。 “时代曲”的到来为香港流行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粤曲、粤剧。粤语歌曲自70年代以来,一直是香港流行音乐的一股重要力量,它和国语歌曲、英文歌曲构成了香港流行歌曲的三大支柱。作为香港本土流行音乐文化的代表,粤语流行歌曲的根源主要来自粤曲。粤曲是广东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50年代开始在香港造成广泛影响。50年代,香港街头流传的很多歌曲都是根据粤曲曲风创作而成。传统的粤曲伴奏主要由二胡、三弦、扬琴、琵琶、箫、笛等中国民族乐器为主,后来又加入了西洋乐器小提琴、大提琴、萨克斯等。 3、欧美流行歌曲。50年代,香港的政治、经济逐渐与国际接轨,香港的流行文化基本上被欧美文化所主宰。 香港虽然是英国殖民地,但是在50年代,英国人所听的的流行音乐也都是美国的舶来品。因此,50年代的香港也深受美国流行音乐的影响。多元化的美国流行歌曲为香港听众提供了众多选择。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纷纷而来。老牌爵士歌手弗兰克.辛纳特拉的经典名曲,抒情乡村歌手帕蒂.佩吉的《田纳西华尔兹》,以及摇滚巨星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摇滚金曲,先后成为香港听众的至爱。尤其是5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摇滚乐的兴起对英国乐坛产生巨大冲击。自然也对英属殖民地—香港产生了巨大影响。黄霑博士在他的博士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中也写到了青年男女对美国流行歌曲的热爱。 二、香港流行音乐的转型(60年代) 60年代,香港社会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1960—1969年10年时间,香港迅速转型为工业化城市。很多原本将香港作为“过渡”的大陆居民,开始有了安居思想。 在教育和文化方面,60年代的香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60年代成为年轻人的天下,这一代年轻人在生活上崇尚金钱,在文化上崇尚欧美,这为后来欧美流行音乐在香港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传媒上,电影对流行音乐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广播、电视开始登上传媒舞台,在电影市场的火热背景下,流行歌曲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1959年,香港商业电台开播,不仅有中文台,以播放国语歌曲和粤语歌曲为主,同时也有英文台,主要以传播西方流行音乐为主,对60年代流行音乐的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香港粤语歌曲的兴起(1974-1983) 70年代,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时期,香港的经济腾飞,使港人的生活出现了很大的改善,香港人开始意识到了自身的优越感,逐渐形成了一种香港“本土意识”。随着“本土意识”的增强,香港人在文化意识上也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文化坐标。 于是,粤语文化作为香港文化代表开始逐渐进入“港人”的文化生活,粤语歌曲、粤语电影开始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粤语流行歌曲在70年代开始登上了香港流行音乐的舞台。 四、80—9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 1974年到1983年的10年间,随着香港粤语流行歌曲的发展,香港流行歌坛出现了一大批明星,从而推动了娱乐业的发展。从8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流行音乐正式步入工业化时代,明星包装制度开始成为香港流行乐坛的重要特征,从此偶像开始引领潮流。之前10年走红的很多歌星依然活跃在歌坛,同时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新人及乐队,可谓是众星云集。从此,香港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90年代初,香港流行乐坛出现疲态,其主要原因是几位巨星先后宣布退出歌坛,这对香港乐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四大天王”的出现轰动了香港娱乐圈,引领了香港娱乐界明星包装的潮流,随着“四大天王”的成功,一些唱片公司纷纷模仿这种做法,相继出现了很多自封的第五大天王、四大女天王、四小天王等头衔。但是,这种跟风的做法始终没有再获得“四大天王”的效果。这种明星包装的做法一直延续到当今的流行乐坛,例如最近几年举办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也为流行乐坛挖掘了一大批有才能的人,为流行音乐输入了新的力量。 五、结束语 由香港的音乐实力可看出音乐与时代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音乐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思想,时代格局和历史潮流。音乐如同一纸文章一卷画一样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故事,像清梦上河图,我们如今通过他来看到过去人们的时代风貌。在一样的,很多年后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看到一卷“清明上河图”,看到我们的时代风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a2b1d784254b35eefd34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