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2)

时间:2022-04-17 07:22: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沂源一中2012级高一历史学 序号:12 12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编制者:郑述莲 审核者:冯锋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变化的因素。 【知识整合】 一、“断发易服”(自主学习1 1“竞尚洋装” 材料一:穿长袍马褂的男人、课本54页“穿西装带领结的男子”、课本54页“1912年的军警服装” 材料二:“民国时期穿旗袍的女子”“中山装” 材料三: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西方服饰的传入有何影响? 2“断发” 11910年: 2)辛亥革命后: 3、不缠足运动(概况、成效) 1)清政府: 2)外国传教会: 3)维新人士: 【合作探究1】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 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政府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 ……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回答:(1)请概括材料一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分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二、报刊与电影(自主学习2 1、报刊: 11815年: 2)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 31872年: 41884年: 5)维新运动中: 6)新文化运动后: 2、电影: 11896年: 21905年: 31913年: 41931年: 【合作探究2材料一: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主持的……从1874年至1895年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纸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材料二: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报刊业的特点。 2)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创办报刊的目的是什么?这体现出当时他们创办的报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它与报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


三、移风易俗(自主学习3 1、日常礼仪 11886年: 2)民国之初:

2、婚姻风俗的变革: 1)原因: 2)范围: 3、葬礼:

问题探究: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有哪些?(《基础训练》48

【合作探究3】材料一: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 伴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张恺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19061月,两广总督岑春宣发布示谕,痛斥下跪请安的礼俗:“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进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同年春,江苏巡抚陈夔龙也通令全省,在废除跪拜礼的同时,禁止在公札中使用“卑”字。此后,各省纷纷效法,废除跪拜请安礼风行全国。

材料三: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415

1)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社会是怎样“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的?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社会风俗变化的原因?

3)当时是不是在所有地方都如材料三所说“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巩固练习】 1.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②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C、①正确,②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2.辛亥革命后,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我不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滑不倒。”这些歌谣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无极的封建势力较弱 B、妇女地位提高C、农业人口增加D、道路交通改善

3.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是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4.1927年,一人到广州旅行,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在影剧院观看电影《歌女红牡丹》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先生

5.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和结束了帝制,而且是一场社会革命,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习俗的变革起到的作用有①辛亥革命后,政府颁行男女礼服制,新服饰走向社会中下层②辛亥革命后,政府颁行《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③提倡自由、平等文明精神,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④辛亥革命后,政府颁行《不缠足会草例》,促进不缠足运动的开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能力提升】

材料一 :茅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 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材料二:义和团运动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经过义和团之后,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一度出现了“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的“盲目崇洋”的风气;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国人对这些行为的反思,人们不再是盲目地、简单地排斥西方物质文明,而是在承认西方物质文明优越的前提下,试图将利权从洋人手中夺回,套用当时的话说,就是“文明排外” 1)在材料一中,有哪些东西是吴老太爷以前生活中所没有的?



2)吴老太爷醒过来之后,还有哪些东西会让他再次昏死过去?结合所学知识列举。

3)依据材料二概括义和团运动前后,国人对待西方文明有哪几种态度?试选取其中最进步的一种说明其积极意义。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bb52d6abd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