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

时间:2022-08-06 01:05: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滕王阁序》指导教学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道德目标:敢于显示才华表现自己,为文谦恭。 2. 感情目标:“居卑位而有为”的蓬勃进取精神。 3. 认识目标:①理解文章前三段的内容并背诵。 ②赏析文中铺叙的美景。

教学手段:问题激疑、交流讨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同学们,江南有三大名楼,你知道吗?指名回答。(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滕王阁为何如此出名?这跟唐代诗人王勃写的一篇序很大关系。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滕王阁序》 二、 自学: 1 自学提示:

1 全文共七段,请同学们给各段标出序号。 2 指六名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3 学生自由朗读——全体齐读前三段。

4 学生结合《导学》译文,口头翻译前三段。 5 根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你认为第一段写到滕王阁了吗?那所写内容与滕王阁有何关系?(洪州,这正是滕王阁所在地,作者这是从大处着笔,这正像拍电影,先给出一个大的背景。

第一段写了洪州地势的雄伟、物产的珍异、人才的杰出、宾主的尊贵,你能找出具体的语句吗?

第一段中提到的徐孺、陈蕃和王勃是同时代的人吗?那作者在文中写他们是什么写法?(用典)此处用典你认为有何作用?(是为了说明滕王阁所在的洪州人杰地灵) 试概括第一段大意。(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段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从哪里可以看出?(“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你能对这两句话进行一个简单的赏析吗?(这两句描写的景色是:寒潭的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①运用对偶,句式工整,音韵和谐。②上句颜色淡雅,下句颜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可秋天景物的特征。这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第三段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又一写景名句,你能从色彩、动静、方位等几方面赏析一下吗?(这两句描写的景色是:傍晚时分,桔红色的晚霞和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日清澈的江水与高远的天空浑然一色,连成一片。“落霞”是桔红色,秋水是青绿色,“长天”是蔚蓝色,色彩鲜明。“霞”“鹜”齐飞是动态的,水天一色是静态的,这是动静结合。上句是自上而下,下句是自下而上,这是方位的变化。总之,这两句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日图景。 试概括第二三两段的大意。(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自然人文景观。 2.自学方法:根据译文思考、同桌交流、小组讨论。 三.互帮 1.小组内互帮。 2.各小组展示并记录问题。 四.知者或教师释疑。

五.练习:1.《导学》P52“基础落实”第1235题。 2.背诵第13段。


六.帮困:1.小组内解决。 2.跟踪记录。

七.反思: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八.最小作业量:《导学》板块一:第一、二题及“整合常识”第一、二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第四、五段的内容并背诵。 2. 体会文章所用典故的作用。

教学手段:情境创设、问题激疑、交流讨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互阅作业:

1. 师于大屏幕显示答案,学生用红色笔互阅。 2. 记录问题。 二. 自学: 1. 自学提示:

1 指名读第四、五段,师生正音。 2 生自由朗读——全体齐读。

3 结合《导学》译文,学生口头翻译第四五两段。 4 根据内容思考问题:

第四段中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句子,何谓“失路之人”?(不得志的人)王勃当时是否得志?(不得志。因为公元672年,王勃在做虢州参军时,擅自杀了一个官奴,应当判死罪,后遇赦除名,他的父亲也因为这件事被贬为交趾令。此时的王勃,虽有才华,却是一个被赦免死罪的人。没有做官,也无从为国效力,真是一个不得志的人。)这四句表达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

第五段写了冯唐、李广、贾谊和梁鸿四个人,这四个人的经历有何共同之处?(都是怀才不遇的人物)作者写他们有何作用?(是为了表达自己有志难酬的悲愤) 第五段中有四句话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你能找出来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作者引用“贪泉”“涸辙”、阮籍三个典故,有何用意?(反用典故,表明自己遇困顿而情操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 试分别概括第四、五两段的大意。(第四段: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第五段:感叹自己的命运,表明自己崇高的人生观。

2.自学方法:分析归纳、交流讨论、质疑互补。 三.互帮:1.小组内互帮。 2.各小组展示,记录问题。

四.释疑:小组内释疑或教师释疑。

五.练习:1.《导学》P52“基础知识”第45题。 2.学生背诵第四、五段。 六.帮困:1.小组内互帮。 2.跟踪记录。

七.反思: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八.因人作业:1.《导学》板块一:第三、四、五、六题。 2.知者加速:《导学》板块三:“类文迁移”第13141516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道德目标:正确认识自己,敢于面对现实。 感情目标: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认识目标:1.理解第六、七两段内容并背诵。

教学手段:问题激趣、情境创设、交流讨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互阅作业:1)师显示答案,学生互阅。 2)记录问题,学生本人在《导学》上做记录。 二.自学: 1.自学内容:

1)学生齐读第六七段——各组展示朗读。

2)学生结合注释及《导学》译文,小组内口头翻译第六七段。 3)根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六段中的“终军”“宗悫”是何许人也?作者写他们有何作用?(用典表达自己有报国之志,无报国之门。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②你能说说第六段中“杨意”“钟期”的故事吗?王勃在这儿写他们的用意是什么?(再次感叹自己怀才难用、知音难遇。 ③试概括第六段大意。

④第七段前四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感叹盛宴难再) ⑤第七段交代本文写作目的的是哪几句?(“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试概括第七段大意。(感叹盛宴难再,交代写作目的。 2. 自学方法:分析归纳、交流讨论、质疑互补。 三. 练习:师出示问题(大屏幕)

1. 指出些列语句在修辞、字数或写法方面的特点: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修辞:对偶) 2)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字数:四字句)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字数:四六句) 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写法:用典)

2. 以上六句的特点正是中国文学史上骈体文所具备的,本文即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师:解“骈”字形释义)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吗?(①全篇以对偶句为主。②句式多为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③多用典故。④文章追求辞藻华丽。 3.背诵第六七两段。 四.帮困:1.小组内交流讨论。 2.知者或教师释疑。

五.反思: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六.1. 最小作业量:《导学》板块三:“阅读鉴赏”第6——12题。 2. 知者加速:《导学》板块三:第17181920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ed95bb3169a4517623a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