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教学目标 2.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情分析 古诗词学习,对学生而言有难度,以诵读为主。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七年级上册教材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 同学们我们今天先来完成一道连线题 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 白居易(诗魔和诗王) 王维(诗佛) 课题导入 2、 学生介绍对李白的了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峨眉 山月歌》。 (课件显示课题) 李白的诗歌特点:飘逸 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抢答、思考 一、学习《峨眉山月歌》 ㈠初读 1、 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生字。 (峨眉© m百)( 羌qi mg) (三峡s①xi c)( 渝州y uzh au) 3、 你能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吗?(根据词或词组、意思、综合词、 朗读划分) (播放音频、抽读、男女赛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抽读3人 小组讨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 新课授受 1、 初次释题 论 提问 2、 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 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 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㈢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小组讨论5分钟)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提问) 秋 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 ;因诗歌压韵需 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提问) 如:半轮一一即半圆,是指上弦月或下弦月。(课件展示) ⑶、指导性交流 重点:流 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注意:只有顺流而行, 才会有此感觉一一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一一妙哉、乐事 ) 夜发 连夜出发。 向 驶向。 君 对对方的尊称。作者的友人。 下 顺江而下。 2、 逐句理解。(学生)(展示插图理解) 一、 一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冋:初次离开豕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注: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课件展示全诗)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 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 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3、 引导想象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年轻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同学们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 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当他面对这多情的月亮时,独自一人,他将情不自禁地想念他的 家乡、朋友。 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 的情感。 如果前面李白有江月相伴,还略可安慰的话,随着诗人渐渐远去,沿 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明那么亮,诗人将感到?(惆怅迷惘) (2) 、齐读诗句。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 “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 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二、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冋:接下来我们来归纳这首诗的主题。(峨眉的月在诗人心中有怎样的地位?) 小结: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 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 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对友人的思念。 1、 诗中写峨眉山月景色的句子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2、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与出这五个地 名? 答:作者依次经过峨眉山——平羌江一一清溪一一三峡一一渝州。 (连用课堂小练 五 个地名构成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3、 诗中点名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85359501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