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导学案 编写人:廖惠芳 审核:王琼 时间:2015年 5 月 9 日 姓名:_________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 1、诵读 2、想象 3、研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A.看黄土高原,听《黄土高坡》,谈:看到这片黄土,你能联系到什么?(信天游、窑洞、白羊肚手巾……)B.导入新课 除了上述同学们说过的我们熟悉的这些事物,我们今天还要接触到另一个独具民俗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安塞腰鼓 C.让学生观看图片,教师介绍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诞生于黄土高原,是一种独特而优秀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它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 二、美读课文,学习新课 三、检查预习,巩固字词的读音及含义 (1)注音: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亢.奋 戛.然而止 恬.静 瞳.仁 磅礴.. (2)解释词语含义: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亢奋: 戛然而止: 叹为观止: 四、通读课文,学生讨论 (1)课文分别写了安塞腰鼓的哪几个方面? (2)安塞腰鼓有什么特点?用四个词来概括 五、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1)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引导学生分别从背景、人物、性格、神情、腰鼓等方面讨论,引出这样描写的目的) (2)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从四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而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这是哪一句话? (3)第二部分第一层中,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 (4)如果说前面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是实写,那么后面“使人想起……”这三段是什么写法?作者又联想到什么? (5)第二部分第二层中,是怎样写安塞腰鼓的响声有什么特点? (6)感受品味这层中的优美的语句: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7)品味文章的结尾,说说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样的好处? 1 六、仿写句子 用“ 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例: 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安塞腰鼓答案 第一部分( 1 – 4 ):鼓响前 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引导学生分别从背景、人物、性格、神情、腰鼓等方面讨论,引出这样描写的目的)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咝溜溜的南风;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 从性格写:是朴实的;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 从腰鼓写:是呆呆地、不曾响过 目的:主要是为下午写腰鼓表演蓄势 第二部分( 5 – 27 ):腰鼓表演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从四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而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这是哪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请你根据这句话,把第二部分分为四层。 第一层( 5–12 ):主要描写安塞腰鼓的 舞姿 以及给人的 联想 。 根据问题,讨论: 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 壮阔、豪放、火烈。 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被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如果说前面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是实写,那么后面“使人想起……”这三段是什么写法?作者又联想到什么? 虚写。 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文章的内涵。 作者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第二层( 13–16 ):主要写安塞腰鼓的 响声 以及给人的 感受 。 根据问题,讨论: 这层是怎样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第三层( 17–21 ):写安塞腰鼓给人 心灵的搏击 。 感受品味这层中的优美的语句: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黄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力量?) 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第四层( 22– 27):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到安塞腰鼓带给人的蓬勃的想象力。 品味这层中的优美的语句。 第二部分( 28 – 30 ):鼓声止。 品味文章的结尾。 以静来反衬安塞腰鼓的闹,效果明显。 末尾的一声鸡啼,不仅是天亮的标志,是新一天的开始,也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迸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除一个崭新的世界。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b7c65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