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疯狂的石头》的符号性和后结构主义

时间:2023-04-06 16:2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疯狂的石头》的符号性和后结构主义

作者:周雯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0

摘要:社会中万事万物总是由符号构成的。在全球化的特定背景之下,特定的符号代表了既定的涵义。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各种颇具代表意义的符号的反复出现以及具有典型性的后现代叙事模式,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以及后结构主义理论。 关键词:《疯狂的石头》;符号学;后结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144-01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中。在一部电影中,观众们总是能看到人物的悲欢离合和世间的气象万千。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符号构成的,特定的符号代表了既定的涵义。将这些特殊的符号用不同的方法穿针引线般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不同的叙事模式。《疯狂的石头》中有众多极具代表性的城市符号,并且加之其典型的后现代叙事模式,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

一、电影意象体现符号性

《疯狂的石头》以重庆这座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在当前复杂的中国社会中生存斗争的故事。影片展示了现代与后现代融合混杂的故事情节:既有来自香港的拥有高科技手段的资深大盗,也有充斥着伪劣赝品气息的内地城市;既有被推倒的破旧厂房,也有拔地而起的华屋美舍;既有地铁、缆车等现代化工业进程的象征,也有代表传统的古老庙宇。构建了一个融现代与后现代于一炉、建构与解构于一体的异样社会。影片导演宁浩这样做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既用镜头的隐喻为我们揭示西方现代文明和东方文化在当前这一特定历史背景的交流与碰撞,展现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境遇,又为观众描绘在这一文化生态环境下各个文化群体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影片中各种极具代表意义的符号的反复出现以及它们之间强烈的视觉冲突和由此造成的反讽效果,巧妙地为我们揭示了影片情节之外深层的内涵。 当代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按符号学始祖索绪尔提出的理论,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讨论抽象化为四组二元对立的概念: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组合与聚合、外延与内涵。从语言的结构分析到语义、话语、文本的结构分析,指出符号表意的过程可分为两个层次,除了第一层意义明示义外,还有第二层意义的产生机制,其包含三种方式:隐含义神话,这三种方式都呈现出符号产生意义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性,藉由符号的第二层意义表现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符号的社会文化意涵。在不同的文化體系内,同样的符号会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涵义理解。下面用具体的场景来论述观点:

陋巷尽头的玻璃幕墙。这是旧城市在改造过程中的一个经典景观。不仅在电影中的城市会有如此场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景象也是随处可见。一排低矮的平房背后会突然有一座二三十层的高楼鹤立鸡群。高与矮的视觉失衡,新与旧的感觉冲突,总会给我们一种急剧的冲击力。而这两种符号决不仅仅是建筑美学意义上的,玻璃幕墙高楼所代表的现代化风格与一排排民房和那一条条深深的胡同为我们呈现的冲突感其根源来自于:工业文明在这个有着深厚传统的古老大地上的快速扩张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和杂糅。在这种让人貌似莫名的不协调中,导演用对比强烈的符号作为隐喻唤醒观众内心隐藏最深的意象群体,表达了对这种异质文化符号的杂糅的无奈和讽刺。

二、后现代叙事模式体现后结构主义

线性叙事主要是指影片情节一脉相承,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演出。非线性叙事与线性叙事相反,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回忆的形式展现,也可以用双线结构,即同时讲两个人或多人的故事,并通过某种特定的关系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方式呈现。《疯狂的石头》采用多线交织的立体结构,将现实时间和空间切割成片段重新组装,打破了现实主义电影的线性叙述模式。时空转换,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展开同一事件,把时间的延续通过时空的延展表现出来,时间也就成了空间。这是后现代叙述模式,其中蕴含了典型的后结构主义思想。

后结构主义又称解构主义,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诞生,后经推广交流在美国形成了著名的耶鲁大学解构批评学派,产生了世界性的广泛影响。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演化而来的。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解构主义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消解,所要消解的是社会模式和大众传媒中的流行模式,是对正统原则和标准的批判和否定。

后结构主义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对的颠覆。认为重口头语言轻书面语言,或者重生动的说轻无声的写。解构实质上就是一种纵向聚合关系的书写,它把文本进行拆分,再加以纵向的聚合,而不再按照常识或是逻辑的横向整合。这种理论反映在电影中便是非线性与线性、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同一。

这种蕴含解构意义的后现代叙事模式的崛起不仅诠释了当代电影叙述手段的革新,而且使观者的观影经验大大拓宽。这种新奇的拍摄手法已逐渐被众多导演所接受,已成为当今中国电影节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王逢振译.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ba9e85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