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层化社会与人才结构:德国创新教育的经验

时间:2022-04-24 01:20: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层化社会与人才结构:德国创新教育的经验



对于社会而言,创新可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就个体而言,这不一定是对每个人的要求。事实上,不论是知识经济,还是工业经济,社会是分层而有一定结构的。根据社会化理论,在科层化社会中,个性和创新是处于社会科层结构顶端成员的属性,处于科层结构底端的成员往往要求具备服从、守纪律的性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登伯格所举三个女助教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A助教学业成绩很好,换句话说,她的智商很高,因此被用为教书的助理;B助教学业成绩平平,但是有很多新的研究主意,换句话说,她的创造力很高,因此被用为研究助理;C助教人际关系很好,社会智慧很高,因此被用为行政助理。这三个助教毕业后,A助教最快找到工作,c助教升迁得最快。这就是所谓“谋事靠智商,升迁靠情商”吧。至于那个富于创造力的B助教下场如何?她情商可能较低,新主意则不少,她可能遭到解聘的命运。这个故事不是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

即使是建立了“微软帝国”的比尔〃盖茨,他的事迹也难以说明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在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说的“企业家精神”方面他的事例是有价值的,但是却难以证明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盖茨本人并没有读完大学,即使他具有



1


高度的创新能力,也很难说是教育的产物。况且盖茨建立“微软帝国”的主要基础不是他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创新,而是他高人一筹的商业头脑或商人的机敏,是他的营销策略和管理天才。

这里,我们不妨简单地回顾一下德国的教育发展情况。在德国,从小学过渡到中学,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决定性的一步跨越。虽然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建立了合理的学校教育结构,但是,为了提高教育效率,德国在中等教育阶段实行定向教育与分流。一部分学生进入学术系列,另一部分则接受以双元制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令人惊讶的是,这种体制不仅保证了德国拥有大批熟练的工人,提高了德国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德国的精英们在科学技术和学术的几乎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综上所述,我们在提倡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时,需要正视创新并不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非创新性的人也有权利生存而且是社会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不能混淆社会创新与个体创新之间的差别,忽视个体在创新上的差异,把对于社会的创新要求施加到每一个个体的身上;应该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分类因材施教,满足社会发展科层化、人才层次结构化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分工合作的效率,否则,教育改革往往是没有效率的,难以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04915e3169a4517723a3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