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盘交响曲成功的背后

时间:2024-02-02 01:10: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涅槃交响曲》成功的背后





《涅槃交响曲》Nirvana Symphony)是日本著名作曲家黛敏郎的成名作,是确定黛敏郎作曲家地位最重要的作品。于195842日由NHK交响乐团在东京首演,由著名指挥家岩城宏之指挥,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岩城宏之评论说:“简直让当时的日本作曲界震撼,青年作曲家兴奋、战栗,是日本音乐史上最重要的名曲之一。

《涅槃交响曲》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用了当时的最新技术解析了梵钟的音响频谱,并用之于作品;其二是首次创意性地把佛教声明音乐运用于交响乐作品;其三是编制规模庞大,取得了非常好的音响效果。

一、黛敏郎1929年出生于横滨一个富裕的家庭,1945年考入东京音乐学校(东京艺术大学前身)作曲系,1951年作为与法国政府交流的留学生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接触了奥利维·梅西安的现代作曲技法和比埃尔·谢费尔的具体音乐对电子音乐的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致。约一年后回国,NHK电子音乐究室共同研究梵钟音响频谱,并取得了实际性的成果,这成果成了《涅槃交响曲》整个作品最重要的和声音响。这些和声音响经过重新的分组整合为三组和声,于第一、三、五三个乐章(共六乐章),通过新颖的配器等手法直接呈现于作品中,使听众在音乐厅里感受到一种深山寺庙的情境。

二、“涅槃”是佛教术语,英文是“Nirvana”,是灭、灭度、寂灭、无为、圆寂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解脱、无忧无虑的境界。黛敏郎在1958年创意性的把佛教的声明音乐用于作品中。第二乐章引用的楞严咒,第四乐章引用的摩诃梵都是佛教的一种声乐作品。在原有的唱腔基础上,富有创意的配上四至十二声部的合唱,音响上十分丰富。同时,根据音乐的需要在管弦乐的配器方面颇有特色,突出了低音管乐器的特长,和男声合唱相映成趣。

三、《涅槃交响曲》的编制空前庞大,采用六管管弦乐队,男声独唱6人,男声合唱60-100人。这个编制是绝无仅有的,一般也是不会被演出的。不过文章开始提过黛敏郎出身富裕,他当然是在可以演出的前提下创作的。据说常规编制以外的所有演出人员的费用都是他自掏腰包。特别是60-100人的男声合唱,都是寺庙的和尚,要邀请到这么多会唱歌的和尚并不容易(最多时有十二声部合


唱),这60-100人的和尚坐在音乐厅舞台上在当时的音乐界也确实是少有的一道风景。

总之,首演成功了,而且还是空前的成功!那么黛敏郎为什么要写《涅槃交响曲》呢?这还得从另一位著名作曲家武满彻说起。

武满彻是日本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从小就十分爱好音乐学习音乐是需要有一定财力支持的,但可惜武满彻是个穷光蛋,他的家庭没有支持他学习音乐能力。他不但买不起钢琴(当时钢琴是很贵的),也只能一直自学作曲,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作曲家。

黛敏郎却富得冒油。有一次打算把家里的一台旧钢琴处理了,知情人告知黛敏郎,有一位十分爱好音乐的年轻人,可苦于家里的经济情况买不起钢琴,试问能否送给他。黛敏郎也算是有同情心的,就同意了。武满彻得到钢琴后自然是喜出望外,但他也不是一个忘恩的人。既然人家给自己一台钢琴,也得表示一点谢意,于是通过朋友把自己在旧书摊购买的一本佛教的声明音乐书籍送给了黛敏郎。 黛敏郎拿到声明音乐后尽然十分入迷,并不断深入研究,于是决心要创作一部以声明音乐为素材的交响乐作品。这就是《涅槃交响曲》创作的动机。 《涅槃交响曲》成功了,但它背后的创作动机却是鲜为人知。黛敏郎的一台旧钢琴,不但成就了武满彻为日本的一代作曲“宗主”,而且也确立了自己的国际性作曲家地位。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黛敏郎只是不经意间帮助了武满彻,没想到因此也成就了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cc397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