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英语全球化对其他语言及文化的影响 作者:付博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绝对强势的语言对世界其他弱势及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及相互作用,但全球化不等于一元化,各国都应为本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提出必要的保护措施,为和谐的国际多元语言环境和人类灿烂的文明史做出贡献。 [关键词]英语 英语全球化 弱势语言 少数民族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63-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语言全球化也随之应运而生,作为“国际语言”“世界语言”“国际普通话”“一门永不褪色的语言”,英语已然成为语言全球化的惟一主角。 美国语言学家BrajKackru(1983)根据英语在当今世界的传播及习得方式和使用差异将涉及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归为三个同心圆,最内层为核心国家,即把英语作为母语的英语国家,它包括美国、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间圆为英语在非母语背景下进行早期发展和传播的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即英语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语言的组成部分,是习惯语言或第二语言,譬如新加坡、印度、马拉维等国家,人口为十三亿左右。最外层圆即延伸国家包括中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希腊和波兰等,人口在18~20亿。这些国家不认为是被沦为核心国家的殖民地,也不把英语放在任何特殊的地位,但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重要性已得到充分重视,并把英语作为外语在学校进行讲授,这样属于扩展圈上的国家数量也在日益增加。 回首语言兴衰的历史,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以及俄语在不同时期都曾位居榜首,然而随着以英美为首的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英语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趋势不可避免。这样看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历史也仅仅数十年,但其对世界各地的英语学习政策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什么是英语而非其他语言成为了世界各国都要掌握的语言呢?答案可以是一句话:“美元背后的语言是英语”。 作为源语国,英美两国的国际地位对英语的普及不言而喻。16世纪早期英国殖民扩展让世界认识了英语并得以广泛传播,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和贸易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为英语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界美国卓越的军事实力和超强的经济实力为英语全球化作了必要的巩固和加强。英国和美国都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很强势的国家,霸权主义思想也必然随之而产生,也就是在国际关系中以实力操纵或控制别国的欲望和行为。这些霸权行为体现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甚至文化领域中,当然包括以英语为媒介来传播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可以说,霸权是英语全球化的动力所在,没有霸权就没有英语的全球化。简言之,英国的殖民霸权奠定了英语全球化的基础,美国的经济霸权和科技影响力催生了英语的语言霸权,全球化背景下,英语的语言霸权把英语全球化推向高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语言全球化与英美文化国际化可谓是双向积极作用着彼此。英国文化随着殖民扩张而广泛传播,世人一度视英国文化为“先进”的,并通过学习其语言来追随进而试图融入这样“先进的”文化氛围,因此有人说英语国际化是“文化帝国主义”的突出表现。二战后,美国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其语言文化的国际扩展如虎添翼。以美国文化背景为主的广播、报纸、杂志、电影、广告、流行音乐、体育、电视节目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为英语国际化提供了充分的文化土壤。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英语更是以汽车文化、手机文化、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诸多新形式被人们所接受。世界各国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制度安排下,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利益,纷纷自觉地选择英语作为交流工具,这样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美国文化载体的携带下,向全球不断扩张,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不断渗透。英语全球化运动已经由横向扩张过渡到横向扩张与纵向深化相结合的状态,继而催生了英语的语言霸权。 英语的全球化仿佛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共同的语言便于全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放弃本民族语的使用对各国母语的留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达到一定程度,国家民族身份也将面临着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表明,全世界共六千多种语言,但约两千种语言使用者不足一千人,其中半数语言已不被儿童传授。有人预计,现存的六千多种语言将会有80%到本世纪末消失,那么这些土族或者少数民族的后代将会使用什么语言来代替先辈的语言?或是本国的第一语言,或是在本国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有学者也曾把英语称为“杀手语言”(killer language)“语言凶手”(language murder)。早期英语发展就使英格兰的市井语言谋杀了爱尔兰的凯尔特语(Celtic)。为什么英语具有如此强大的杀伤力?一种语言的兴盛总是以其他语言的衰减为代价的,因此,原因可以从英语本身和被英语“谋杀”了的语言本身两个角度来阐释。如今,英语正不断地对英语国家的少数民族语言和移民社区语言以及国外的其他语言进行着强有力的渗透和兼并,有语言学家担心到本世纪末,全球75%以上的其他地方语言将会被英语取代。因此,英语的传播速度和这些非英语语言的消亡速度是同步的。然而,语言的消失不单纯是人们失去了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而是用该语言记录而尚未被翻译成英语的历史、政治、贸易、宗教、科学、文学等,而后人们也就失去了学习和利用这些知识的机会。中国的满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满清王朝遗留在世界各地的五百余万件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宗教、天文、地理和民俗等大量资料,由于满语几乎消失和满语人才的匮乏,这些对人类文明的记载也终不见天日。然而,如汉语和法语等其他世界语言,在如此强势的英语面前也只能望其项背。多数语言学者赞同语言的总体趋势是英语,有人曾这样概述人类语言转换的现象和结果:不管语言变更的理由是什么,最终的趋势总是几乎相同,那就是一种国家语言取代少数民族语言,而英语最终取代他们二者。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国家已意识到保护本族语言的重要意义所在,并为此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许多国家对随处可见的产品英文标识及说明做了规定,如波兰制定了一项法律,规定所有公司的推销广告和产品说明书都必须使用波兰语。很多法国人极力反对商标和因特网上充斥过多的英语。俄罗斯也颁布过一项行政命令,要求商品标识必须以俄文为主,所有商品要配有俄语翻译。我国政府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境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签署了数项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9b395f866fb84ae55c8d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