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英语演讲技能及其现状分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英语演讲技能及其现状分析 摘要:演讲是语言交流的较高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演讲只适用在少部分人身上。广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英语演讲的需求,以及英语演讲对他们的重要性丝毫不少。只要我们从考核评估体制,到课程设置,从教师自身观念,到其上课模式和内容作出调整和改进,相信现代大学生就能拥有较高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大展身手。 关键词:全球化,英语学习,英语演讲技能 1.研究背景 演讲(publicspeaking)是促进人类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经常被许多人认为是在各行各业及跨文化交际中,生存竞争和跨文化交流的制胜法宝。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脚步的日趋加快,人类更加依赖世界最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来进行交流。英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英语公共演讲能力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能否成功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英语公共演说、答辩、小组发言、大班汇报、商务演讲等频频出现在招生面试、招聘、项目招标、外事接待、文化交流、外交礼仪、商务谈判等场合,形式有所不同,但往往是必要环节,这些形式涉及英语演讲能力的方方面面,要求当事人具备良好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否则可能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有时甚至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的要求,高校学生,特别是广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除了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外,大学英语对他们已不再只是掌握更多单词语法,或是简单地对话和写作,英语演讲教与学的渗入应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趋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2.英语演讲技能及大学英语演讲的现状 既然英语演讲技能是全球化背景下新时代所需求的重要技能之一,是生存竞争、跨文化交际的制胜法宝,那么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英语演讲的训练能够带动哪些能力的提升?另外,这些英语演讲相关技能在大学英语的教与学当中的现状又是如何?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2.1英语演讲技能 2.1.1思辨能力 思辨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任文(2007)曾对批判性思维进行阐释,提出这是以辨析、反思、质疑及合乎逻辑的方式与态度对事物进行敏捷与明晰的思考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她所说的“批判性思维”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中所讲的“思辨能力”是相同的概念。三大思维训练流派之一的德波诺思维训练思想创始者爱德华?德波诺在他的若干研究和著作中提出并证实,思维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改进提高的(刘艳萍,2009)。而演讲的过程一定是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在演讲之前和演讲之中,演讲者必须深入地思考演讲的话题、内容、观点、例证、结论、方式甚至道具和辅助设备等,在演讲之后的回答问题过程中,演讲者也需要在短时间内思考答案,组织好语言,以最简洁明了的回答反映给观众。而听众在倾听别人演讲的过程同样也是锻炼其思辨能力的过程,他们不是简单地欣赏,而是积极地倾听,以和思辨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理解性倾听”和“批判性倾听”方式锻炼自己的思维(Lucas,2004)。这种借助英语语言来拓展思维的过程,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是他们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所接触不到的。 2.1.2英语综合运用技能 合理科学的英语演讲训练,是集大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之大成,从而使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写演讲稿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广泛的资料阅读、搜集、筛选,写演讲稿是英语写作的锻炼,也更能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各抒己见。演讲前的演练和演讲中的表现都需要学生将写好的稿子用规范的语音、语调、语法形式、口头表达形式等展现出来,比单纯的日常交际更有挑战,在回答观众提问时更是对其即兴思考口头表达的锻炼。而听力的锻炼一是对演讲者来说需要听懂观众的提问,二是对观众来说理解演讲的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如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到演讲练习,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技能的各个方面都会相辅相成,英语总体水平将会有较大的进步。 2.1.3心理素质 对于很多人来说,用母语在众人面前讲话已经感觉畏惧,更不用说是用一门外语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并与观众互动了。而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他们如果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具备更多的技能,更加有竞争力,除了了解和掌握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扎实的外语功底和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英语演讲正是两者的结合体。许多学生由于演讲经验不足,加上对自己的英语水平缺乏自信,上台之前就已经坐立不安,上台之后更是声音颤抖,眼睛不敢正视观众,忘词,甚至语无伦次。所以在学生演讲前和演讲中给予正确的心理指导是必要的,使其认识到紧张时一个正常的心理反应,要适度地控制紧张情绪,学会微笑面对观众,学会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怕犯错、丢脸,在挫折中成长,相信自己只要耐心地多加练习,总有一天会熟能生巧并喜欢上英语演讲。演讲后的学生自我评价是自我审视、自我批评的过程,而学生互评则是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过程。总之,英语演讲能够帮助学生们克服畏惧感,重塑自信,磨炼意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1.4文化素质 一篇出色的演讲稿是决定演讲是否出色的基础,演讲的内容至关重要,而演讲内容不是一味地讲道理,而是需要言之有物,靠引证、数据、例子等来支持所讲的观点,这样才能让观众信服。因此,演讲者需要具备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和保持对热点问题的关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可以通过英语演讲了解和接触到本专业之外的文化、历史、科学、政治、时事、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不同的演讲话题可以激发学生对不同的领域的认识,在了解知识背景、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使自己的演讲内容有理所依,以充分的例据帮助自己表达观点,影响观众,说服观众。而通过演讲,大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具备了较全面的文化知识素质,这也正是全球化的今天优秀人才所需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2.2英语演讲的现状 既然全球化的今天对英语演讲技能的需求越来越大,英语演讲技能又是一个人外语综合竞争力的体现,那么高校学生,尤其是广大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目前的英语演讲状况又是如何呢?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展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7年7月10日印发正式版本),根据其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全国许多高校都纷纷开始实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近些年来,许多学者也纷纷提出英语演讲的重要性,有的研究英语演讲比赛的相关话题,有的呼吁给英语专业增加演讲课,有的呼吁建立大学英语演讲第二课堂,还有的呼吁开设英语演讲公共课。 然而,在现有的研究和呼吁中,对于广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演讲的了解有多少,接触英语演讲的机会有多少,对英语演讲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有多深等问题的关注却凤毛麟角。为此,我在南京农业大学09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中作了一份关于英语演讲的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动物医学、农学、生物工程、食品安全、植物保护、环境科学等6个专业150名学生,共收回143份有效问卷。调查发现,有94.4%的学生上大学前从未受过任何的演讲训练,甚至从未接触过公众演讲;130位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英语演讲比赛、学习,更不用说是训练了。当问及是否愿意通过大学英语课堂了解和练习英语演讲时,96.50%的学生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对英语演讲能提高哪些技能的多选题上,对英语语言技能的选择占到了68.5%,而选择思辨能力的却只有39.16%,46.15%的人选择了文化素质,却有78.32%的人选择了心理素质,由此可以推断出英语演讲对于学生的心理影响可能比较大,学生对演讲能提高英语水平持基本肯定态度,而对文化素质的提高不够重视,对思辨能力的认识也就更少了。可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英语演讲的了解甚少,几乎从未参加过任何英语演讲活动和训练,对于英语演讲带来的技能提高也不够清楚。 除了对英语演讲的了解和认识非常缺乏外,通过调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 1.英语学习缺乏动力、自信、恒心,学习观念不正确,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在此次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有一种误解,认为在大学期间学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拿学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习的动机不正确。另外,学生入学不久就已厌倦了乏味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再加上自信心不够,怕在众人面前犯错,只敢做语言输入练习,不敢做输出练习,形成了“哑巴英语”,英语训练也不能持之以恒,尤其是听说方面的训练。长此以往,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结束时,仍然听不精、说不好,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滞后。 2.知识面狭窄,思辨缺席。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是知识面狭窄,此次调查中,67.13%的学生主要阅读的是教科书和考试书籍,许多学生只学习本专业知识而无心旁顾社会、历史、哲学封学科知识,甚至不看报刊杂志,更不要说英语报刊杂志了。另外,大学生惧怕阐述自我观点的现象,对于深层次的语言交际不能胜任,更不缺乏创造性地表达看法的能力,即使开口阐述观点,多半会逻辑紊乱,内容空洞、肤浅,无话可说,或有话不知如何说,不会有效地组织语言去表达观点。黄源深(1998)把大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拼命背单词语法,大量做习题,自身的思辨和创新能力无形中被削弱的现象称为“思辨缺席”。狭窄的知识面和思辨缺席将束缚广大的大学生,使之无法适愈来愈复杂的社会环境。 当然,除了学生方面的问题外,我们的评估体制、课程设置及教师的现状又是如何呢?评估体制较为单一,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四、六级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但以四、六级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内容,更限制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进步和思辨能力的提高。目前大学英语课程仍然以教材为中心,非英语专业学生更多的还是在老师的主讲和指导下,学习读写和听说,其中说的部分占的比重仍然是最小的,即使有一小部分的口语练习,也是在一定的口语表达模板下,学生照搬或是背诵出来的口语表达,一旦离开课本和笔记就无法顺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变得紧张焦虑、语无伦次甚至失语。开设演讲公共课或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中加入演讲课的学校是凤毛麟角。开设所谓大学英语演讲第二课堂,也只是针对极少部分学生。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不了解或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英语演讲,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学校没有开设英语演讲课,或者大学英语课内外完全没有接触到英语演讲,即使有演讲比赛,也只是班级里一两位英语口语较好的同学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而教师上课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多样化,讲得多,练得少,照本宣科的多,书本外拓展的少,有时为了赶教学进度,对学生的口语训练时间一再地缩短,对学生英文表达能力、英语思辨能力、心理素质及文化素质不够重视。面对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有些老师在完成工作量的同时却忽视了质的提升。另外,国内关于英语演讲的教材依然稀缺,系统性的、理论兼顾实践的、适合中国大学生使用的演讲教材很少,不能及时满足中国大学生和教师的需求。 3.结语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比较清楚地了解到英语演讲能够有效促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思辨能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技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有着对大学英语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动机,甚至有一些误解。对于英语演讲的了解甚少,英语学习的信心不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弱。另外,文化知识缺乏,知识面狭窄,思维模式化,缺乏创新性和逻辑性。这些都对其将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社会带来阻碍,长此以往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这些现状都反映出,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教师作为大学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迫切需要突破传统的单一上课模式,从教师自身转变观念,创新课堂设计,将英语演讲嵌入大学英语课内外,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以思想的交流讨论、以学生关心的话题、以全班演讲和小组演讲讨论相结合、以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营造班级真实交际的氛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也应该辅助和引导学生组成社团、协会,将增加演讲比赛的次数、丰富演讲比赛的形式,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与英语演讲接触的机会,使其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课程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7. [3]刘艳萍.英语演讲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3):49-5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4ea180ec3a87c24028c4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