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春》修辞手法教学心得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妙趣横生:《春》修辞手法教学心得 作者:孙晓宁 王晓曼 来源:《语文天地》2021年第12期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春》一文中,朱自清通过巧妙而精美的文字、灵活而多样的修辞手法,抓住春景,唤醒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在《春》教学中,笔者着重解析这些修辞手法,增强学生对语言的审美理解,帮助学生欣赏春之美,聆听春之趣,让《春》一课妙趣横生。 一、比喻:让春天惟妙惟肖 作为修辞手法,比喻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比喻从修辞上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其构成有本体、喻体之别。比喻的运用,让语言表达充满了情感与思想。在《春》一文中,作者所要描写的是有关“春天”的景象,在刻画“春天”时,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通过比喻修辞,让读者从中领会春天的美好,感知生命的活跃。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是描写春天的雨,正所谓“春雨贵如油”。对春雨的刻画,细细的雨丝,变成了“牛毛”“花针”“细丝”,勾起读者对春雨的回忆。这里的比喻修辞,着重表达春雨的特点。“牛毛”对应“密密”的春雨,使其与夏季的雨、冬季的雨有了显著区别。写“春风”“像母亲的手”,也是将人对风的感知,比喻成母亲的抚摸,让春风变得有温度、有温情。 比喻作为最常见的修辞,让原本朴素的语言充满了诗化力量。描写“春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些原本不知名的小花,却变成了“眼睛”、变成了“星星”,诗化的语言,让散文充满了童趣,也让读者展开无边的遐想。在语言表达中,如果没有比喻,言语会逊色很多。巧妙运用比喻,增强语言的诗化功能,也让学生从比喻修辞中获得深刻的情感。比喻修辞中的本体,以所见、所闻的具体事物为主,喻体通过联想、想象来展现本体的特征。作者将“春天”比作“娃娃”,展现春天的清新脱俗;将“春天”比作“小姑娘”,展现春天的美丽;将“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展现春天的力量。比喻的运用,将作者的情感隐喻其中,给语言赋予无穷的力量。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比喻修辞,找出作者所要强调的内容,通过比喻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春天”的颜色,作者分别从“火”“霞”“雪”三方面来比喻。利用“火”描摹花带给人的感受;利用“霞”突出春的美;利用“雪”传递这份轻盈。由此,比喻修辞的运用,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更多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二、拟人:让春天生机勃勃 拟人,是将不具生命的事物,幻化成有生命力的人物,从而赋予事物以情感,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在《春》中,作者将春天比作人的形象,让读者在认识春天时,好像面对的是一个人,拉近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也让读者从拟人的修辞中,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在朱自清的笔下,春天里的景物被赋予了生动的拟人化形象。春天仿佛变成了人,可以有语言,可以有动作,可以有气息。在展现春天的多姿多彩中,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激发了读者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事实上,拟人修辞,表达了朱自清对春天的描摹与赞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篇第一句,两个“盼望着”,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热烈的,“春天的脚步近了”,将春天比作一个人,慢慢地走来。在东风的陪伴下,春天的脚步,变得很轻盈。这样写春天,将春天塑造成人的形象。接着,“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春天里,有草、有木、有鸟、有燕。春天的生命力是灵动的、活泼的。对“鸟儿”的描写,用拟人手法,“呼朋引伴”,“唱曲”。小鸟的啼叫,不再是单纯的鸣叫,而是在歌唱春天,代表了春天的乐曲,鸟儿一展歌喉,写出了鸟儿的调皮,更折射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在朱自清的笔下,不止有一只小鸟,而是更多的小鸟、小鸟的鸣啼,共同演唱出欢乐的场景,营造出春天热闹的景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对于小草,利用拟人手法,将露出泥土的小草,描写成“偷偷”的样子,“钻”出来,让小草变得有思维、有灵魂。开篇的“脚步近了”,写出了春天的来临。结尾“领着我们上前去”,照应前文,以灵动、鲜活的语言,让情感寄寓春天。拟人修辞,抓住物与人的共同特征,从描写物,拓展到了人的描寫。拟人修辞手法,让生动的春天,充满了烟火气息。对春天的赞美,通过拟人修辞来实现,将春天幻化而成人,因此,描写春天,也是在描写人的特征。 三、排比:让春天气势如虹 排比,作为修辞手法,其表达形式是将内容或结果相似的词句进行排列,来传达特定的意义,增强文本表达的气势。排比修辞,让语言读起来充满了韵律感。排比修辞,也让读者能够深切体验阅读的美感。在《春》一文中,排比的运用让春天的描写更加灵动、有趣。如“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从句子所描写的内容上看,作者侧重于表达不同的运动方式,但将之融入到春景中,为我们勾勒出别样的春景风光。对于春天的生动与美丽,运用排比修辞来呈现,让春天充满了意趣。《春》中的排比,流露出作者春的情怀。春天的美,不仅有景,还有作者对生活的期待与思考。《春》中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勃勃生机,展现了春天无穷的生命力。作者对春天的描绘,不像是江南春景的潮湿、温婉;也不像是北方春天的辽阔、高远。在朱自清的笔下,春天,倾注了作者浓浓的思念。作者将眼中的“春景”,与心中的“春景”进行融合,用排比句式,来挖掘春天的潜能,赋予春天独特的艺术境界。 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我们从阅读春天,联想到“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解读出春天所寄寓的力量与美好。春天从“娃娃”起,让我们看到了稚嫩、萌芽;到“小姑娘”,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绽放;到“青年”的变化过程,展现了春天不同时期的特点。作者巧妙的构思,利用排比修辞,丰富了读者对春天的不同体会,让《春》彰显出催人奋进的力量。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从排比修辞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由浅入深,对生命的感悟由弱到强。排比修辞所表达的语言气势,更增强了言语的力量,将对《春》的生机、活力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排比修辞,所用语言、词句多有“堆砌”之感,但在语言情感上,却更具韵律感。教师在讲解排比时,要指导学生抓住所描写对象的特点,注重对同类词汇的组合,筛选恰当的语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总之,《春》一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促进了景与情的融合,展现了语言的独特魅力,为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修辞手法,挖掘《春》严谨而精美的表达,让学生走进文本,从修辞中把握作者对春天的情感,从解析修辞入手去领略贮满诗意的春景,去感受真挚的春日赞歌。教师在剖析语言修辞时,要指引学生去把握修辞与润色的关系,从中体会修辞的艺术表达效果。沿着“春天”这一主线,从修辞手法解析中感知语言的审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dc75a6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