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心理学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 一、名词解释 1、情绪与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心境: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它带有持久性、弥散性的特点。 3、激情: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4、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5、道德感: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6、理智感: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7、美感:认对美的体验,它是人根据美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美的评价标准,在创作或欣赏美的事物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二、填空 1、通常情绪是指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2、情绪带有情境性比较不稳定,情感比较稳定。 3、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4、认识过程是通过感念或形象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是通过态度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5、表情可以分为面部、身段和言语。 6、按照情绪请度和持续时间可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情绪状态。 7、自然条件可以影响心境,社会条件对心境起主要作用。 8、激情可由重大事件、意向冲突和过度抑制所引起。 9、应激可能使人做出大胆勇敢的行为,也可能使人做出不适当的行为。 10、义务感和责任感使道德感的核心。 11、道德感按其形式可分为直觉的的情感体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12、道德感是使道德感念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 13、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艺术美感三类。 14、情绪情感的基本功能是驱动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 15、原始情绪或基本情绪可分为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16、高级的社会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7、惊慌失措,目瞪口呆体现的心理学原理是应激状态的消极反应。 三、选择 1、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这种情感是。(理智感) 2、《红楼梦》中林黛玉“见花落泪,见月伤心”,她的这种情绪状态属于(心境) 3、情感的文饰是(少年期)的情感特点。 4、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激情) 5、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是以(需要)为中介的。 四、判断题 1、情绪主要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主要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对) 2、理智感表现出人对认识过程本身及认识活动结果的态度。(对) 3、激情是无法控制的。(错) 4、不同的道德感制约不同的道德标准。(对) 5、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对) 6、“人逢喜事精神爽”是由于心境的影响。(对) 7、人在应激状态下,思维活动范围扩大。(错) 8、情绪只要动物和婴儿具有,正常的成人只有情感而无情绪。(错) 9、情绪情感和认识活动一样,都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错) 10、优柔寡断说明意志的坚韧性差。(错) 11、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的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因此,情绪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身性质的反映。(错)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状态称为激情。(错) 13、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说的这种情感是一个人道德感的表现。(错) 14、我们对某一对象的情感是比较稳定的,但对该对象的情绪则具有情景性。(对) 五、简答题: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如何? 答:二者的区别:(1)情绪言主要和生理需要相联系、具有无条件反射的性质;情感是一种高级感情,主要和社会需要相联系,是后天获得的。(2)情绪有情境性,易变,情感既有情境性双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不易变;(3)情绪有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是很少冲动,外部表情能控制;(4)情绪是人和动物都有,情感只有人类才有。 二者的联系:(1)情绪是情感产生的基础;(2)情感对情绪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或调节作用。(3)情绪情感密切联系,有时也把二者统称为情感或情愫。 2、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如何? 答:二者的区别:(1)认识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情感则反映主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2)认识的随意性强;而情绪情感随意性弱;(3)情绪情感比认识活动具有更鲜明的集体表现。 二者的联系:(1)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2)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动力作用;积极的情绪情感会促进人的认识活动,消极的情绪情感会阻碍人的认识活动向深入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f8926a426fff705cd170a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