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叫“肉夹馍” 2013-11-19 12:16:14 肉夹馍是西安的一种传统名小吃,它是把“腊汁肉”夹于“白吉馍”的一种食品。“腊计肉”肥而不腻、瘦而无渣、味香色浓、入口即化;“白吉馍”皮脆瓤软;使得“肉夹馍”馍酥肉香,回味无穷,深受人们喜爱。它的名称也引起许多人的好奇,明明是馍里夹了些肉么,怎么要叫它“肉夹馍”呢? 我查了查百度,百度中有三种说法。有说法认为“肉夹馍”的叫法是由于省略形成的,就是把“肉夹于馍”,省去了“于”字,喊起来方便些。另一种说法是以前人们叫“肉夹馍”为“馍夹肉”,西安方言听起来像“没夹肉”“没夹肉”,没夹肉怎么能行?就一心急,叫成了“肉夹馍”,听起来也好多了。还有一种说法是,“肉夹馍”正确的叫法应为馍夹肉,人们最初为了突出腊汁肉味香色浓,故把肉放在了前边,把馍放在了后边,久而久之相沿成习,“肉夹馍”的称法约定成俗在民间流传开来。这些说法都是近期形成的,并没有什么证据,昨天还人们的猜想、假说,今天却成为了百度的答案。 实际上“肉夹馍”的叫法源于古汉语的“宾语前置”现象。还不为大部分人所知。 “宾语前置”的古汉语现象,多存在于古代口语之中,很少在书面语中发现。但在源于汉语的日语中却是正式的语法。 日本在白川口之战中败于唐朝后,向唐派遣了十三批遣唐使,全面向唐朝学习。曾两任遣唐使的吉备真备(后任日本右大臣),不光依据汉字创造了平假名,还将日本汉字的读音由吴音(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之前,就传到日本的汉字读音,保留了中国古汉语的很多特征,语源是南朝江南一带的语言)改为唐音(由遣隋使、遣唐使带回日本的汉字读音,也保留了中国古汉语的很多特征,语源是隋唐长安一带的语言),形成了现在的日语。 日语就是一种“宾语前置”的语言。它的“宾语前置”也源于古汉语中的语法现象。如日语的句子组成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现代汉语则为:主语-谓语-宾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23cbae6bec0975f465e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