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47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时间:2022-11-28 14:13: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诗鉴赏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清弋江②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我心悬旆④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②清弋江:在宣州城西。③的的:鲜明的样子。④旆(pèi):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1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艺术表达技巧。5分)

2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虚实相生。前一幅是远景、静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形象鲜明。

2.这首诗的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满腹愁情。诗歌的前四句写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


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友人的不同心境,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感慨,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8c3cf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