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2-10-09 12:10: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髙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 12请赏析本诗前两联艺术手法。

11B“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说法错误。根据诗歌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而诗歌题目中已经点明了本诗是“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九华山路”暗示了裴坦的行程。这一联的上句“九华山路云遮寺”是诗人想象友人在赴任途中,经过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路旁的寺宇时隐时现。因此,颔联的上句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 12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c14568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