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时间:2022-05-20 11:0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做积累。 3、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越的心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2、学习作者乐观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教学重难点

1 品析句子,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会意境。

2 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片和资料,引出作者,并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唐宋八大 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2、嘉佑六年(1062年),苏轼开始为官。熙宁二年(1069)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迫离京。后十年先后调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于此时。元丰七年离开黄州贬去汝州。

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于城南承天寺

3释题: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4、教师范读、正音,感知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音:寝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请解释下列这些词语的含义或用法:

1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2遂至承天寺:于是 ..


3、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怀民亦未寝:睡觉 5、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

2、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1文中用了那些表达方式?

记叙(第一节) 描写(第二节) 议论抒情(第三节)

2简叙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1、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起行——至( 承天寺 ——(张怀民)——步于(中庭) 2、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用文中词语)

欲睡→ 起行→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五、合作探究: (一)、赏析写景句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1、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2、是因为月色很美。 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 ──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4、比喻的妙用

写景句中明喻、暗喻交错运用,积水空明喻写月光的清澈透明,以水中藻荇交横来喻陆上 竹柏(倒)影,写出了竹柏月下投影的淡雅清丽,似一幅弥漫着水气的朦胧素描图画。

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写景句无一字写,而又无不都在写无月,自不能明了夜间庭下如积水空明(正面描写)无月,而竹柏亦不会投影交横,这是明显的侧面衬托,曲笔写照。寥寥数笔,而明月朗照之境界全出,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6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1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 2藻荇交横 是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3、作者抓住瞬间感受,把冷月淡光写到极处,融情于景,可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媲美。

写景小结: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胸襟。沉浸在这样的境界中,作者定会摆脱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个人得失,进入一个表里澄澈、透明的世界。这几句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 (二)、揣摩作者心境:

1、如何理解”? 两层意思:

以闲人自居自傲。那些追求名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慨叹。

②表现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也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和牢骚。 2、通达乐观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

3、你能从文中读出苏轼当时的心境吗?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

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

小结: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

段,透露出作者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贬谪中感慨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六、拓展与积累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七、作业:

1.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2、抄写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3、课外阅读苏轼的诗文

板书设计: 通达乐观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b8f8fc0242a8956bece4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