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本:4262-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健康促进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健康促进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和受伤害事件屡屡发生,有关部门也做了一些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但是效果似乎并不太明显。伤害事件本质上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和不敬畏,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来说,生命安全教育除了前述意义以外,更与民族团结、国家稳定有关。 课题界定 生命安全教育是利用健康教育的理念,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地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生命安全相关知识,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生命安全的行为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预防危害生命安全行为的发生,促进和提高生命质量。 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进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包括个人行为的改变和政府行为(社会环境)的改变两个方面。 以恩施土家族、苗族地区普通高校、独立学院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生命安全自古以来以其重要的地位而备受关注,当代大学生因其所处生命周期的特殊阶段和自身生命安全意识的淡薄常常遭受来自各个方面的侵害与自害。许多研究表明:相当多的大学生表现为智商高,情商低。思想单纯、幼稚,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差。在受到批评或遇到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与他人发生矛盾和纠纷时不能很好解决,因学习成绩不理想陷入苦闷,攀比之风日趋严重,考研和就业压力并存。这些客观上形成了影响大学生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当前国内外对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命观教育,内容比较抽象,加上常常对学生采取的是空洞的说教式教育,许多学生感觉不到实用性,教育效果欠佳。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融入了生命教育的板块,但由于缺乏足够重视和开展融合教育较晚,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无论是在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还是在教育策略方面都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三是大学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相结合,帮助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处置突发危险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学在塑造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体育教育目前仍然主要是竞技体育为主导,融合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教学活动,尚未成为当代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是都存在方法、形式单一,形不成系统与合力,收效不明显。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针对研究较少但又极为重要的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现状,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角度,结合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行为学以及体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理论,利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方法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解决学生生命困顿、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提高他们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不去伤害别人,从而更好地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十分必要。对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理论依据 大学生群体生命安全事件频发,与该群体生命安全意识淡薄、相关教育没有跟上有关。既有大学生自身内因的关系,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外因的关系。利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现代医学模式的知识与理论,可以较为全面系统地探索其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其问题。 研究目标 探索出适合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模式,减少或消除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事件,为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研究内容 1)调查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2)对抽中的学生样本人群进行干预,并观察其知识、信念、态度、行为的转变; 3)在对干预前后结果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策,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 研究假设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学生意识淡薄,生命安全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有效性。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与方法,传播生命安全相关信息,结合行为干预,帮助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掌握生命安全相关知识,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生命安全的行为。从而减少或消除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事件。 创新之处 1)利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现代医学模式的知识与理论,多学科合作,较为全面系统地探索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事件的原因,期望从根本上解决其问题。 2)引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的理论与方法,联合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所在地政府行政部门一起行动,增强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整群随机抽取恩施地区三所高校(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一年的生命安全教育与健康促进,包括基线调查与需求评估、形成评估、结果评估,分别于开展教育前、3个月后、6个月后、9个月后、12个月后进行知识、信念、态度、行为变化的比较。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健康促进模式。 研究方法 1)横断面研究 采用调查问卷对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知识、信念、态度、行为以及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即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现状进行调查,得出其分布特征、知晓率、行为发生率等。 2)病例对照研究 在横断面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选出一组发生过生命安全事件的学生和未发生过生命安全事件的学生,回顾调查他们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因素的情况,比较两组暴露比例的差异。 3)专题小组讨论 通过召集一个小组同层次学生同院系学生对生命安全进行讨论,快速得出较为深入结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预先确定研究主题的讨论提纲,在一个主持人的启发下,在1-2 个小时的时间内,围绕主题和讨论提纲进行充分和自由的讨论,由记录员或观察员进行现场记录和录音。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4)案例调查 调查学校实际发生的生命安全事件当事人和(或)知情人,帮助其他学生从案例中了解他人的经验与得失,从而学习和思考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5)实验研究 将学生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某种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这种措施,然后对两组学生用相同的方法随访观察相同的时期,测量并比较两个人群知识、信念、态度、行为以及发生生命安全事件的差异,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技术路线 第一,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特长,结合单位研究条件和团队优势,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向专家咨询确定主题。在深入学习文献的基础上奠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运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知识、信念、态度、行为以及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即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现状进行调查,得出其分布特征、知晓率、行为发生率。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因素的情况,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比例的差异。第三,通过召集一个小组不同层次、不同院系学生对生命安全进行专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问题。最后,通过案例调查了解学校实际发生的生命安全事件当事人和(或)知情人,帮助其他学生从案例中了解他人的经验与得失,从而学习和思考如何解决类似问题;通过实验研究测量并比较两个人群知识、信念、态度、行为以及发生生命安全事件的差异,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 系统详尽地检索相关文献资源数据库、书籍、资料;汇总、整理与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信息数据资料。对学生、任课教师老师、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及学生工作处领导分别进行专题小组访谈,归纳、总结访谈结果。根据前述对文献信息、资源数据的把握,咨询专家意见,设计调查问卷,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再次咨询专家意见,修改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2018年1月-2019年6月) 根据第一阶段确定的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横断面研究的结果选择病例与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在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一方面对发生生命安全事件的典型进行案例调查,同时,另一方面随机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利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知识、方法进行干预实验,最后比较两组结局的异同。 第三阶段:(2019年7月-2019年9月) 总结分析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案例调查和实验研究的结果,分别写出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整合,探索出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模式,完成项目论文及结题报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e90cbe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