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关联,认同创新的价值;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能够结合具体的创新行为、创新现象分析创新的价值;能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 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处处有创新;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密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创新。 教学难点:创新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腊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 2018年12月,成都某小区内,53岁的老何与搭档花了近4个小时在小区中庭的大草地上“画”出一幅银杏新作——腊梅花开枝头,画眉回眸而栖。 老何是该小区的绿化养护工。去年他们创作的多幅“银杏画”曾在网络热传,获赞无数。“先打点,用扫把比尺寸,画线,再铺上叶子。”完毕,他会到住宅12楼的一套闲置住房内,站在窗台边仔细看上一阵,“发现有些地方不对还要再下去修改。” 今年,老何已创作了七八幅银杏画,比如“运动健身”“低碳出行”“绿色骑游”等健康向上的“银杏画”。小区里的业主们纷纷称赞老何“心灵手巧有创意”。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 (一)从个人生活层面认识创新 ◆创新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1.活动——探究与分享P14:通过废旧物品重新利用的四个例子,创设创新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活处处有创新,调动自己的创新体验,体会创新的乐趣。 在生活中,你有过哪些利用废旧物品的创意?你对创新有了哪些初步认识? 提示:(1)学生自由回答。(2)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不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具有独特性,是区别已有的。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展示图表: 创新的方式 创新的领域 创新的产生 创新的主体 别举例说明。 进一步认识创新 可以是“无中生有”,也可以是“有中生新” 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能是灵光一现,也可能是建立在量变上的质变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集体 从创新的方式、领域、产生和主体等方面进一步认识理解创新,并结合生活实际,分提示:①方式:网上购物、外卖、共享等是“无中生有”;②领域:文化(《经典咏流传》)、法律(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监察法)、科技等;③产生:青蒿素的发现、克隆猴出生是建立在量变上的质变;④主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创新带给我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3.活动——探究与分享P15:通过生活中的四个创新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创新给自己带来的情绪情感体验,理解创新的内涵,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1)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创新故事的特点以及人物的情绪情感体验:这四幅图片分别讲述了怎样的创新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体验到了什么? (2)故事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故事,以及自己获得的积极体验。 4.小结:创新无处不在,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创新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让我们能够攻破难题、超越自我。 (二)从社会层面认识创新(创新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举例说明创新在知识、技术、制度三个领域中的作用。 提示:①知识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②技术创新:高铁提速,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③制度创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三)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 1.活动——探究与分享P16:通过展现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的改变,引导学生感受创新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思考创新的价值,认识创新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1)展现情景。了解互联网如何让世界更加精彩,如何让生活更加美好。 (2)情景分享。引导学生谈谈对于这些情景的感受,进一步分析:这样的改变会带来哪些好处? (3)价值澄清。创新能否只是纯粹为了满足个人需要?创新是否一定要具有社会价值?创新为什么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创新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2.小结: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目标导学二:创新引擎 (一)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的作用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完善下列表格,了解创新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提示: 科技创新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18世纪 19世纪中期 20世纪 以蒸汽机和动力机械技术为代表 以电机和内燃机为代表的电气化技术创新 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第一次产业革命 第二次产业革命 第三次产业变革 英国崛起 德国成为工业强国 美、德、法、英等国进代表 入工业化成熟期,日本实现经济腾飞 科技创新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进入新 的历史 时期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2.活动——探究与分享P17:通过对“你对我国古代科技发明了解多少”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列举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感受中华民族的创新文化源远流长。 3.小结: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从国际竞争的角度阐述我国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1.材料展示: 传统的“MADE IN CHINA”我们还要做,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应该是主打“中国装备”。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6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有完备工业体系和巨大市场,德国有先进技术,应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共同推动新工业革命和业态,达成双赢。 ——李克强总理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 我们可以加强“中国制造2025”和“瑞士工业4.0”的对接,助力双方在数字化和“工业4.0”浪潮中走在前沿,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利双赢。 ——李克强总理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施奈德—阿曼 结合上述材料和当前国际形势,理解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 2.小结: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三)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1.教师讲述:我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是与历次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导致科技弱、国力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必须始终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某未来,让创新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为我国未来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创造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2.材料展示: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怎样的认识? 3.小结: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4.活动——探究与分享P19:借助深圳的发展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与创新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改革与创新是紧密联系的。 (1)收集关于深圳创新发展的图文和视频材料,请学生从两方面关注材料:一方面关注深圳创新的历程以及现阶段经历发展瓶颈之后的新的改革措施;另一方面关注深圳当下创新发展的表现,如试点社区制改革、网上商事登记等行政体制改革,在培育创新型人才方面的投入等。 (2)思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深圳获得怎样的发展?深圳之所以能够获得持久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进入新时代,深圳面临哪些挑战?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的?获得了什么成效? 提示:总结深圳创新发展的原因:从外因看,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等;从内因看,是深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凝聚了一种“改革永不停步”的力量,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创新人才。 5.小结:(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2)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3)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创新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理解。知道了创新无处不在,人人都可以创新,创新发展和改革创新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创新展开,感受创新和创新引擎,重点是创新的重要意义。对创新的感受容易接受,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容易理解,学习创新的重要性,最好是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例子,如深圳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学习。 第2课时 创新永无止境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理性看待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自觉提高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感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氛围,自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通过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的学习,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了解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举措;知道人人皆可创新,人人皆能创新;知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知道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知识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教学难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理解创新精神。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港珠澳大桥) 观看视频,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创新强国 (一)从总体上介绍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1.材料展示: 材料一:“蓝鲸一号”是全球最先进的海上钻井平台。18000多吨的上船体由重型吊床吊起与下船体合拢,从船底到钻井架顶端有37层楼高,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最大钻井深度超过了大海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材料二:洋山港区位于浙江省嵊泗县境内,由大洋山港口区和小洋山港口区组成,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点。2017年12月,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开港试运营,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箱,居世界第一。这是全球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实现了24小时无人作业,中国港口行业完成跨越式升级。 (多媒体链接视频——渤海粮仓) 从上述材料和视频中,你有哪些感想? 2.小结:(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1.图文展示: 南仁东(左三)与工程技术人员在位于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进展 有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坑洼中落成,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射电望远镜工程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阅读教材和上述图文材料,也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资料,感悟发展教育和科技的必然性。 (多媒体链接视频——《辉煌中国》第一集) 2.小结:发展教育和科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是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拓展思考:结合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解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提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4.活动——探究与分享P22-23:你参加过哪些科技创新活动?你在这些活动中有哪些收获?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5.活动——探究与分享P24:借助我国自主开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事例,指导学生理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必要性,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创新自信。 (1)设置疑问。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你知道目前世界上有哪些主要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的开发具有什么价值?我们国家是否有自己的导航系统? (2)展现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既然当今世界上已经有成熟的导航系统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花大力气自主开发北斗卫星系统? 6.小结: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持 7.材料展示: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设立,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绩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截至2017年,共有29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如何给予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持的? 提示: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文化氛围 8.材料呈现: 2018年1月24日,湖南省长沙市发布《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明确要依法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切实维护创新主体合法权益,让创新者吃下“定心丸”。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的发布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9.总结归纳:怎样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提示:(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4)还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在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目标导学二:万众创新 (一)个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创客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做创客 “如果这是你第一天加入创客空间,你必须要动手做个东西。”有这么一间“实验室”,它向所有人开放,只要你是一位愿意把有趣创意付诸行动的“行动派”。一群来自艺术、计算机、金融等不同领域的“创客们”齐聚在这里,可以随意取用工具,遇到技术或产品问题,随时有其他创客主动帮忙。它就是“北京创客空间”,藏身于车水马龙的中关村大街。 材料二: 从一个“村”看一个国家的未来 1978年至2018年,40年弹指一挥间。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上市公司、一批独角兽企业……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从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到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突破体制机制束缚,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矢志创新之路。 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万众创新的认识。 2.小结: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二)企业——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1.材料呈现: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而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中国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康得新在新材料和可视技术方面的创新,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康得新凭借自身的研发不断刷新着业界技术水平。从柔性材料到光学膜、从光学膜到碳纤维、从碳纤维到裸眼3D,康得新一次又一次在这些领域成为全球行业的领导者,把别人眼里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在《福布斯》发布的最新一份“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的前100强榜单中,康得新是唯一入选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公司,位列全球第47位,在上榜的6家中国企业中位列第3,位居腾讯之后,携程、百度之前,也是全球唯一入选的中国科技型新材料公司。 你认为在“万众创新”大背景下企业应该怎么做? 2.小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三)理解创新精神 1.活动——探究与分享P26-27: (1)思考:这个故事里面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可能会怎么样?他们遭受哪些困难,又是如何面对的? (2)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创新发展,是要依靠关键人物,还是要依靠团队努力?关键人物和团队哪个更为重要? 2.小结: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创新永无止境,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了解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措施,认识了教育的重要性及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认识了万众创新,了解了创新精神的表现,提高了对创新的认识。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学习创新强国应先理清思路,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必须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学习“万众创新”一目要结合具体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新颖典型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942ec1bb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