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的学问 -----第二次活动过程 一.主题由来 坚持科学洗手,不仅能让我们美观大方,心情舒畅,还是防止病从口入的十分有效的方法。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这里面还有许多的学问。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洗手的有关知识,养成科学洗手的习惯,从而更好地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意识,从生活的细节上做起,精心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参与实践的热情和能力。 2.在活动中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3.了解洗手的重要意义,知道一些洗手的科学常识,认识不科学洗手方式的影响危害,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4.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地张扬个性,展示特长,发掘潜质,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我们周围的同学中,洗手的现状是怎样的?同学们在课后都做了调查,在调查中,你发现了一些什么问题。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和小组成员进行一下交流。 (二)、交流 1、将各自的调查结果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充分讨论基础上形成小组共识。 小组活动一调查表明:我们都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但是我们发现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学生对洗手不重视,有的人甚至只用水冲一下就认为“万事大吉”,其实这远远达不到清洁的目的。(出示幻灯片。) 小组活动二调查表明:我们每天都用手做很多事情,手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容易染上各种肉眼看不到的病菌和虫卵,你 1 们知道人的一只手上有多少个细菌吗?大约沾附有40多万个细菌,人们常常讲“病从口入”。实际上,在“病从口入”的过程中,两只手发挥着无法替代的拿取接送等作用。被污染的手拿取洁净的食品去吃,病菌都是经过手接送进口中去的,也可以说是“病经手入”。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闲下来,就抠鼻子、揉眼睛,这样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损,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虚而入。所以说保持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传染病。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非常重要 。我们已经意识到洗手并不是小事,它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到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呢? 小组活动三调查显示:饭前饭后;便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接触别人之后;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脏东西之后;户外运动、作业、购物之后;抱孩子之前;与患者接触后、接触过传染物品的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洗;触摸眼、口、鼻前要洗手;戴口罩前及除口罩后应洗手;接触公用物件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要洗手;从外面回家后要洗手。用什么洗手比较好? 小组活动四调查显示:最好使用液体肥皂或洗手液。如果固体肥皂是干燥的,也可以使用,但如果固体肥皂是潮湿的,最好不要用。因为潮湿的环境最容易滋生细菌,有实验表明,用潮湿的固体肥皂洗手,不仅达不到清洁双手的效果,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使手上的细菌增多。 那么你懂得健康科学的洗手吗?(出示幻灯片)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五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六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模仿做。(洗多长时间才干净?唱完一首“ABC”。) 2、各小组派一代表现场洗手,大家在纠错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洗手 2 方法。 3、除了洗手,我们平时还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洗澡等)一则广告说得好:“您勤洗手,您多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多喝水睡眠足,瓜果菠菜牛奶好,小朋友,多锻炼,流感季节别感冒”。 (三)、课外延伸 2008年10月15日定为首届“世界洗手日”, 今年10月15日是第二个“世界洗手日”。 不科学的洗手现象很多,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总不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让不科学的洗手习惯继续危害我们的健康吧。想一想,在小组里讨论一下,针对一些具体的原因,提出一些改善洗手习惯的合理化建议吧,大家的智慧一定会令人惊喜的成果的,对吗? 我来提个洗手好建议: 写宣传格言或顺口溜;做宣传卡片或 。 贴画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a5cfee551810a6f52486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