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流派

时间:2022-12-07 19:2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俗学流派

民俗学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门学科,自建立至今,已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出现的流派及其分支相当多,大体按照出现先后分为以下七个学派:

一、神话学派

欧洲民俗学第一个影响巨大的学派,以格林兄弟为代表。 基本观点:一切民间文化源出于神话,由于神话的演化,民间故事、叙述诗、传说等才相继产生。神话乃是每一个民俗文化源头,具有无所不包的性质。格林兄弟的研究方法被称为语言学的历史比较研究法,根本目的是在于认识和说明远古时代的民族生活和历史。他们认为,透过语言不但可以掌握神话,了解宗教信仰,而且可以看到经济结构、法律、风俗习惯、物质文化形态乃至国际和民俗关系的某些方面。

二、语言学派

以英国语言学家麦克斯·缪勒为代表的语言学派,与格林兄弟的神话学派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缪勒的擅长是印欧比较语言学,其理论代表作是《比较神话学》,该书他提出了“神话是语言的疾病”的着名论点。他认为,当词性和一词多义、一义多词以及诗的隐喻等特性被错误地解释时,语言便得了疾病,正是这种语言疾病产生了神话。缪勒主张民俗研究追溯原始神话这个源头,即主张由于溯古的研究思路,同时也提出了区分民俗中固有成分和新生成分、外来成分的某些原则。

三、人类学派 人类学派民俗学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哲学和方法论基础是达尔文进化论和当时正在茁壮兴起的社会人类学。E·泰勒是先驱者,安德鲁·朗是主要代表人物。

人类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各民俗的风俗习惯,不管如何原始,如何独特,都是可以理解的,其中包含着先人们的健康理智以及征服自然的心愿。通过研究未开化民族的神话,并以之与文明人祖先的神话相比较,便有可能追寻人类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进化轨迹。

泰勒创造了“文化遗留”研究法,所谓“文化遗留”指的是一系列的原始文化、仪式、习俗、信仰观念等等。对于人类蒙昧时期世界观特征的概括,即着名的“万物有灵论”便是特勒从对“文化遗留”的广泛深入研究中得出来的,而据此有引出了他的宗教起源论。

四、心理学

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心理科学19世纪中叶以后有了长足进步。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派,以弗氏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来轮系民俗文化的实质,逐形成民俗学中的心理学派或者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解释了人类心理活动的潜意识层次,认为出自本能的性欲冲动是人们种种精神和实践活动的真正原因。


C·荣格创立了“集体无意识”学说。

五、社会学

社会学派运用社会学讲求实证的方法,来研究民族生活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学派学者看来,社会一旦由人类个别成员组合而成,就对每个成员的行为和思维具有强制力,人并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就这一点看来,这一派与心理学派对立。

B·马林诺夫斯基主张民族生活具有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应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他认为神话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原始先民关心自然企图控制自然,并运用巫术力量,宗教仪式强迫自然遵从自己意识的产物。

六、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派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兴起于芬兰。创立者是语文学家兼民俗学家科隆父子。

科隆父子认为,民间文化(主要是民间文艺作品)有一个从素材简陋向繁复的演变过程,他们的研究是要通过对不同地区相关民间文化异文的比较,对题材模式的迁徙和流变状况进行探索,力图确定其形式时间和流布的地理范围,从而尽可能的追寻这种题材模式的最初形态和发源地。

七、结构学派

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结构主义思潮首先在语言学领域兴起,很快笼罩整个人文科学,其影响及于民俗学,形成结构主义学派。

结构主义学派认为,任何事物的内部均存在着有种种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结构体系,倘立足于某一事物的整体,对其构成要素的诸多联系进行剖析,便可以构拟出该事物的总体结构,从而寻找出贯穿其中的总法则,达到认识和把握该事物的目的。

代表学者:法国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苏联学者普洛普 结构主义研究方法的特点,一是强调研究对象的内在性,即主张就神话论神话,就故事论故事,基本上排除他们与外部诸因素的联系。另一个是强调对研究对象的共时性分析,而置历时性分析与不顾。因此,结构主义研究可以达到深入细致的地步,却难免片面和割断历史之弊。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每一个学派都有自己的基本论点,而这个基本观点的形成,与他们惯常是使用的研究方法有着密切关系。而借鉴兄弟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也促进了各个民俗学研究学派的形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2a693b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