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构想 作者:周秋梅 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6期 周秋梅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摘要】 传统心理学更关注负面的和消极的心理,注重解决和疏导心理危机,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则更加注重开拓学生的潜力,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塑造良好的心理危机干预环境,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重作用,既能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和品质,使他们保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可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幸福感。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危机干预 幸福感 在我国,大多数家长更关注孩子的生理健康,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而学生上了高职院校之后,其生活学习、思维和交友等方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普遍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困惑,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时有发生。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 1、心理危机干预意识缺乏。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管理系统,但是学校和教师对相关心理健康工作的宣扬力度不足,防范危机意识不强。当发生心理问题时,该系统并不能真正做到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甚至对于已发生的大学生心理事故,如暴力、自杀等,学校和教师首先采用掩盖真相、封闭消息等手段进行处置,而不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而大多家长更注重学生的生理健康,没有从小培育孩子的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另外,大学生普遍缺少心理健康意识,耻于向亲人朋友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诉说和咨询。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较低。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的心理教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导致心理教育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并且心理健康教师担任着多种工作,如心理教育、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等,心理教师数量的缺乏和专业性的不足导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长不足、有效性差。高职院校中的心理教育普遍存在误区, 大多数教师认为心理教育相当于思政工作,对存在消极情绪的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等不能做到正确的心理疏导,这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相悖,不利于对他们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家庭因素 家庭是大学生长大成人的场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受家庭和家人的影响。首先,家庭经济情况影响着大学生的性格,大多数经济困难的学生比较敏感内向,极易产生自卑心理,难以融入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与同学的距离感导致他们不善于表达和与人相处, 易产生心理危机。其次,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现今离异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大学生经历了父母的争执、离婚等变故,长期与一方父母生活在一起,容易产生对感情的不信任感。最后,亲人的突然离世对于大学生的打击最大,这类心理危机极难疏导和解决,处理不好易改变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人生轨迹。 2.2 学业压力 初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会发现,大学生活不像家长和老师所说的那样轻松,并且远离了亲人的照顾和老师的鞭策,需要自己安排照顾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同一专业的大学生们高考录取成绩相当,同学间竞争压力大,而专业课程的学习比高中课程更加艰涩难懂,学业的不如意和压力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危机。高中阶段家长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重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育。而高职院校的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急需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能力的不足易给大学生带来新的心理负担。 若是不能以健康的态度面对高职院校中的学业压力,他们也会格外沮丧,产生更多的心理危机。 2.3 就业压力 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学生学习多年的终极目标,他们一直处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普遍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充满憧憬和美好的幻想。但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其就业压力大,多数学生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就业困难的大学生担负着就业压力、家长的期待和美好未来幻想的破灭,特别是当周围同学大部分找到满意的工作,极易在对比中产生消极心理,不自信且意志消沉,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等产生抱怨,若得不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重视和合理解决,最终会致使心理危机。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途径 3.1 明确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要点 要做好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首先要确保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可以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会形成积极的效应,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能更好的帮助他们缓解和疏导心理危机;其次,还要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抑制消极的心理品质,积极的心理品质不仅可以预防心理危机,而且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心理危机,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保有稳定的心态,从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还要注重学生的幸福生活,积极心理学是传统心理学的进步和修正,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幸福乐观的人生态度。 3.2 在校园中营造积极的心理教育氛围 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强化心理教学,结合学生需要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程,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而不仅仅是对心理危机的预防和事后解决。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的目的需要包括培育学生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会学生自行疏导心理困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发掘了学生的潜力,全方面的提升了学生的知识。除此以外,在大学生聚集的场所如图书馆、教学楼、公寓楼等,还可以用卡片、展板、报纸和广播等形式,营造和谐积极的心理教育氛围,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积极的心理教育氛围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心理教育的有效性,进而使大学生形成健康乐观的人生观。 3.3 在校园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大学生活是团体生活,大学生之间有类似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困境。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可以在校园中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活动。采用心理问题探讨和实践活动等,给大学生营造合适的情绪宣泄氛围,使他们减轻心中的郁结,获得情感的认同感,增加学生的信任感和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出的互助团结的气氛可以使学生放下心理防御,勇于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且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在互帮互助中解决心理危机。在团队心理辅导活动中,学生之间增强了相互交流,增加了人际交往,缓解了高职院校中的不适感和孤寂感,促进了大学生的感情交流,对他们的心理危机干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4 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成长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培育异常重要,家长应重视家庭心理教导,构建和谐的家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多鼓舞多勉励,从小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父母是学生的榜样和范例,因此父母应该自我保持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遇到困难挫折时不逃避,使大学生在碰到困难时,可以像父母一样有勇气积极面对并解决。健康的家庭环境和互尊互重的家长有利于学生健康乐观的性情培育,使他们从小保持平静安然的心态。除此以外,父母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沟通,多关心多询问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在遇到困难时给与关怀,在缺少信心时给与鼓励,可以有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 结束语: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愈发严重,应该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的产生有多方面缘由,因此心理危机的干预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和家人共同努力,全面把控和干预,使学生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培育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发掘自身潜力,保有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40d201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