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中的几个注意点 1.整合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拼凑,而是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实现的有机融合。 真正的整合并不是由一个个带着主题帽子、独立的认知活动组成的“大拼盘”,而应该是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资源(如环境资源、家长资源等)实现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不断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新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以小班主题活动“可爱的蛋宝宝”为例,考虑到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在主题生成后教师立刻创设了相关的活动环境。如在教室一角创设了“谁会生蛋”、“各种各样的蛋”、“蛋宝宝的城市”等游戏环境;在区角活动中投放了“蛋宝宝搬新家”(数学活动区)和“母鸡生蛋”(结构角)等活动材料,让幼儿置身于一个生动的主题情景中,从而自然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整合并不是追求在一次活动中进行各学科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努力去实现在主题背景下活动的自然融合。 整合并不是要求在一次活动中囊括所有的学科内容。在主题活动“我爱妈妈”中,为了实现整合,教师在活动设计流程中安排了许多内容。可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发现小班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且他们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都相对较弱,试图在一次活动中帮助孩子了解多领域的内容是不适合的。为了更好地实现理想中的整合,教师将原本一个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变为一段时间内相互交织的活动内容。可见,要实现真正的整合,就要克服在单位时间内“求快”、“求全”的心理,应该帮助孩子在主题背景下充分感受活动的内容,从而达成自然地融合。 3.整合是在关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及时调整目标和策略、实现预设与生成的融合。 教育是个动态的过程,要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就必须重视生成与预设的关系。在主题活动“我会关心”中,带着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师设计了一个美工活动“爸爸妈妈的生日卡”,试图将各种可以涉及到的内容融合进来。但在活动中,孩子自发生成的问题取代了教师原定的计划,使活动变得异常精彩。如一个幼儿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了一个残疾人上车却没人让座,来园后和一些小朋友谈起此事,于是教师和幼儿生成了新的情感体验——“需要帮助的人”。幼儿通过体验蒙眼走路,一只手穿衣服,从中感受到残疾人的不便与痛苦,萌发了关心、爱护他人的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b961e5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