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代 教 育 的 乌 托 邦——从《大同书》看康有为的大同教育思想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近 代 教 育 的 乌 托 邦 ——从《大同书》看康有为的大同教育思想 摘要:康有为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大同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大同社会,把教育作为通向大同之世的重要手段。他本着教育平等的思想,从教育对象实际出发,设计了大同社会的教育机构、教育环境、教育人员、教育内容、激励机制等,表现出独到的教育见解和思想。这种乌托邦式的设想,对今天仍然很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康有为 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教育 教育平等 大同教育实施 康有为(1858—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出身于教育世家,先后在广州万木草堂、桂林广仁学堂、上海天游学院执教,曾经撰写《教学通义》、《长兴学记》、《桂学答问》等教育论著,一生致力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探索。《大同书》是康有为用力最多的著作之一,在这部用时近二十年,长达二十余万字的巨著中,康有为结合自身经历,发挥丰富的想象,向世人描绘了一个“无邦国、无阶级、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难能可贵的是,康有为还设计了一条通向大同之世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中,他提出了一套在当时社会比较完整的带有乌托邦色彩的教育制度,表现出独到的教育见解和思想。 一、大同社会与大同教育思想 1.康有为所描绘的理想大同社会的蓝图。“大同”一词最早出现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中国古代最早描绘出的理想社会的模式。康有为在传统的大同思想基础上,杂糅中国今文经学的公羊学说、印度的佛教和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进化论等思想,以思想家特有的敏锐和睿智观察思考世界,构建了一个近代的大同社会。在《大同书》开篇,康有为即以“入世界观众苦”为题,详细列举了现世人类所遭受的“人生之苦”、“天灾之苦”、“人道之苦”、“人治之苦”、“人情之苦”、“人所尊尚之苦”等六大类共37苦难。接着,他开始分析苦难产生的原因,“然一览生哀,总诸苦之根源,皆因九界而已。”[1]找到苦的根源后,他开始寻求解救众生苦难的办法,“吾救苦之道,即在破除九界而已。即去国界合大地、去级界平民族、去种界同人类、去形界保独立、去家界为天民、去产界公生业、去乱界治太平、去类界爱众生,去苦界至极乐。” [2]破除九界,人类就会迎来至公至平、幸福美满的极乐世界――大同社会。 2.教育是通向大同社会的重要手段。康有为生活在半殖民地的晚清社会,亲眼目睹种种衰相,出于“不忍之心”,欲图振奋,他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 [3]尖锐指出:“今天下治之不举,由教学不修也。”[4]疾呼“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5]康有为把教育当作救国救民的重要手段,注意教育在培养人才、改造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大同书》中康有为把教育看成通向大同社会的重要手段,“太平世以开人智为主,最重学校。” [6]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大同书全书数十万言,于人生苦乐之根源,善恶之标准,言之极详辩,然后说明其立法之理由。其[7]最要关键,在毁灭家族。”去家族在破九界至大同中占有重要地位,康有为的教育主张在“去家界为天民”中体现最充分,他强调消灭家族后由政府设立“公养、公教、公恤”系统,实行0-20岁的义务教育。另外,在“去种界同人类”中计划用学校教育提高黑人素质以进行人种改良;在“去形界保独立”中提倡设立女学以提高女子独立的人格;在“去产界公生业”中主张设立农工商学校等都体现了他的教育主张。 3.大同社会中的教育平等思想。康有为描绘的大同社会是无国家、无阶级、无家庭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由公政府管理社会事务,人人接受平等的教育。“自慈幼院之教至小学、中学、大学,人人皆自幼而学,人人皆学至二十岁,人人皆无家累,人人无恶习,图书器物既备,语言文字同一,日力既省,养生又备,道德一而教化同,其学人之进化过今不止千万倍矣。”[8]在大同之世,学生无需择校,“太平世地地相同,地地平等,不待裹粮远学焉。”[9]针对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康有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批判了“夫为妻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烈女不事二夫”“缠足”等封建传统思想和陋俗,指出“女之与男既同为人体,同为天民,亦同为国民。同为天民,则有天权而不可侵之,同为国民,则有民权不可攘之。”[10]康有为重新解释《礼记·礼运》中的“女有归”。“‘归’者,岿然独立之象,所以存其自立之权也”[11]他还设计了一系列解放女子的方案,其中以教育为重要手段,通过提高女子学问才识使女子自立,进而“选举、应考、为官、为师”等,与男子没有什么差别,这些主张在男尊女卑的近代社 1 会无疑是惊世之说。 二、大同社会的教育实施设想 1.建立从上到下的教育管理机构。大同社会是没有国家的,由一个公政府管理全世界,再按经纬度把全球划分为若干个度,设立度政府管理各地。全球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是文学部,各度掌管教育的机构是文曹。“公政府有学部以统之,各度小政府亦立学曹亦司学务,皆有主、伯、亚、旅、府、吏、胥、徒以司其事。”[12] 2.设计完备的学前学校教育系统。康有为参考西方的教育制度,设计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使每个人从胚胎开始到二十岁大学毕业,接受由公政府提供的良好的“公养”“公教”。学前阶段设立人本院:妇女怀孕后即入此院;育婴院(包括怀幼院):婴儿出生至五岁在此院。学校阶段设立小学院:儿童六岁至十岁在此院;中学院:人自十一岁至十五岁在此院;大学院:人自十六岁至二十岁在此院。这五院从低到高,依次递升,环环相接,使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不间断的教育。 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大同社会重视学校校址的选择和学校设施的建设,注意环境对人的影响。人本院“院地当择平原广野、丘阜特出、水泉环绕之所,或岛屿广平、临海受风之所,或近海广平之地,次则远背山陵,前临溪水,又次则高山之顶及岭麓广平者。”[13]育婴院“不得在山谷狭隘倾压、粗石荦确、水土旱湿之地,又不得近市场、制造场及污秽之处。” [14]小学院“当择山水佳处„儿童当知识甫开之时,由易感染学习„第一当远戏馆、声伎、酒宴之地,第二当远坟墓葬所,第三当远作厂、车厂、市场喧哗之地。”[15]中学院“当择广原爽垲近海近沙之地,令基宇极广可容万数,自食堂、藏书楼、体育场、游步园、操舟渚莫不具备;其专门之学,则农、工、商、矿凡百实验之事,莫不具备,以备学者游观,玩摩,摩学。”[16] 大学院“不能统一并置一地。譬如农学设于田野,上学设于市肆„盖大学专为世界有用之学而设预备之方,考求之用,故其学舍不在内而在外,不统一而分居,乃所以亲切而有用,正实可信也” [17]康有为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和学校功用设计教育环境,着力最多。 4.精心选择教育工作人员。人本院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医生、女保、女傅、女师负责照顾教育孕妇,以保证胚胎良好发育;育婴院也有医生、女保照料婴儿,这些工作人员必须是女性,选择女工作人员的原因是“以男子心粗性动而少有耐性,不若女子之静细慈和而有耐性也” [18]小学院的司理和教者也都是女子,小学教师称为女傅,“女傅当选德性仁慈、威仪端正、学问通达、诲诱不倦者为之”“女傅非止教诲也,实兼慈母之任”[19]在中学院“不论男女皆得为师,惟德才是观”,“中学之师,尤当妙选贤达之士,行谊方正,德性仁明,文学广博,思悟通妙,而又诲人不倦,慈幼有恒者,方当此任。”[20]康有为特别强调中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全世界之人类才能德性皆系之,岂不重哉!”[21]在大学“不论男女,择其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得者为之。”[22]强调教师学问的精深和实验能力。可见,大同社会的教育工作人员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工作的职能精心选择的。 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大同社会依据不同年龄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注重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在公养阶段,既人本院和育婴院,以养为主以教为辅;在公教阶段,即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以教为主以养为辅。在人本院由女保、女傅、女师等教育孕妇生产和育婴知识,并注意音乐对人身心感化和胎教的意义。“人本院终日常有琴乐歌管„盖声音动荡,最能感人„常以声乐养其耳,必能养性情而发神智。”[23]在育婴院给婴儿准备各种玩具,以“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为主”,“知识稍开时,将世界有形各物,自国家至农工商务,皆为雏形,教之制作,则习惯若性。”[24]在小学院重视儿童身体,注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专以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令功课稍少而游嬉较多,以动荡其气;发扬其身体„”同时注意儿童道德的养成“以仁爱之事感动其心”,“编古今仁智之事,令为诗歌,俾其习与性成”除此而外,注意各科知识的学习“大同世文字语言皆归于一,学之自事简而功倍,自修身、习算、地理、历史外,所有人世普通文学皆当学习,其学类、学级随时议定。”[25]到了中学院,“故养体开智以外,又以育德为重,可以学礼乐乐矣。”[26]另外,开始学习各门学问。到大学院则是“此时之学,于育德强体之后,专以开智为主,人人各从其志,各认专门之学以就专科之师。”[27]在大学学习注重专门之学,如农学、工学、商学等,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强调实业教育和科学实验。 6.注意发挥激励效能。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康有为是反对竞争的,他认为达尔文创天演之说导致“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机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28]所以,他主张禁竞争“大同之世,无异类,无异国,皆同体同胞也,竞争者,于异类异国为不得已,于同体同胞为有大害,岂可复播此恶种以散布于世界哉!”[29]大同社会人人平等,没有竞争,但无竞争会使人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这不利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556fa2eb4daa58da0114a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