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状况调研

时间:2022-04-01 11:24:3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状况调研

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状况调研

为了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儿童工作,加强对镇区妇女儿童生活状态的了解,确切掌握第一手资料,近期,****镇妇联在全镇范围内抽样调查了东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13个村的大部分家庭,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特殊群体的道德情感状况、遇到的问题以及其他城市化进程中儿童成长问题、解决农村儿童校外生活的经验和对策,在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情况如下: 一、调研形式

本次调研结合前期对****村、**村为主的东部留守流动儿童相对集中的13个行政村以18周岁为分界线的妇女儿童基本情况,突出留守儿童的摸底调查资料统计为基础,采取发放调查表、个别访谈和查阅档档案等形式开展活动。 二、本地农村的留守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

****镇地处**市东南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枢纽条线稀少。农村主要从事基本农作物种植生产、四青作物收售等常规农业操作,高新技术产业仍在建设中。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加入了大城市打工队伍中,遗留不少老幼妇孺。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镇留守儿童人数125人,单亲儿童31人,特困儿童9人,残疾儿童4人。相对应的,农村留守妇女人数众多,不完全统计有432人,其中不乏年龄60周岁以上者居多。

大部分孩童存在隔代监护、单亲监护的情况。其中,隔代监护的有47人,44.8%;单亲监护的有39人,占37.1% 三、本地农村的留守儿童道德情感问题分析 (一)主体因素分析

1.父母亲情的呵护不足影响着留守儿童情感的养成。 这部分特殊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受其父母职业的不稳定和缺少适当的沟通交流等客观因素影响,遇到学业、生活上的困难或者心理上面的问题,不能及时找到倾诉对象及有效方法,缺少亲情关怀和交流,导致一些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上或可直接影响儿童性格养成,日后,受不良环境影响,很有可能造成其人格发生变化,给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在此次调研中,每个村抽2个孩子进行访谈,数据调查统计中显示,留守流动儿童想念父母的占82.3%,有47%的留守流动儿童父母每半年回来一次,24%的留守流动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6%的留守流动儿童父母好几年回来一次,中,超半数的儿童很少与父母取得联系。

2.亲子关系的失调导致留守儿童的道德情况的变异。 农村特殊儿童人群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身心管理监督,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不够,单单只靠学校、政府、会的宣传工作,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农村环境相较城市而言,相对闭塞。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亲情关系日趋淡薄,无法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进行正常的家庭沟通,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孩子们往往错失了直接的情感体验,从而难以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感质量,相较于同龄人,这部分孩子的情感表达出现诸多偏差。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对家庭、社会、朋友、邻居表现淡漠,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若不能及时正确加以引导,有些留守流动儿童会出现偏激行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表现出冷酷,甚至导致严重的攻击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二)家庭因素分析

1.对未成年的监督和教育管理情况令人堪忧。 **镇除了少部分特殊家庭(指父母过世、家庭离异而将孩子留给老人)外,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其本身存在的问题隐患各方各面,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据调查,农村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为爷爷奶奶辈,文化程度不高,有的还是文盲或者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在知识、能力方面难以承担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二是部分父母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社会的事情,自身只要照顾好吃穿等日常所需便可,从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孩子学习、身心发育的旁观者。 2.家庭教育的松懈,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轨迹。

因上一辈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农村家庭对于孩子的受教育理念普遍不高,部分家长视子女自身素质而定,尽量完成国家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至于今后的从学道路得看子女的资质水平了。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的最直接后果,是导致儿童的道德行为长期处于自由放任状态,加之留守儿童与祖辈间的心理隔阂和代养人的疏于管教,许多小过错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和制止,继而发展成为严重的道德行为问题。现今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农村群众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不仅仅单靠村广播台了解世间动态,不少儿童更倾向于网络虚拟世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处于成长期的留守儿童,因为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往往会迷失方向,深陷其中。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部分孩童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受到意外伤害,会导致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概率上升,影响社会治安。

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道德情感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农村各层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村妇女儿童之家应该专门建立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档案,每个困境儿童建立联系卡,联系卡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和监护人姓名、家长和监护人家庭详细地址、家长和监护人联系电话、家长和监护人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村妇女儿童之家要认真对统计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归类分档,合理管理,并根据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同时发动属地志愿者与困境儿童开展“一对一”结对活动,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和结对活动的开展,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建立健全与农村儿童的谈心制度。

村妇女儿童之家要定期召开巾帼志愿者、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结对人每周与儿童会面或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特殊儿童要制定个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特殊儿童通过与其他学生一起互动,感受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3.广泛开展青少年心理道德情感教育系统培训。

积极组织开展秉承中华传统美德思想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道德情感氛围,把道德情感培养与道德知识学习、道德意志锻炼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维护儿童权力的相关法规知识纳入各村妇儿之家培训内容,增强各村综治部门小区协管员法律意识,在工作中做维护儿童权利的卫士。充分发挥关工委的协同作用,主动作为,预防和制止少年儿童人身伤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其管理与服务的功能。充分利用现有课外辅导站的组织机构,形成管理长效机制,为保证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建构一个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 4.进一步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权益的保护。

建立与“留守儿童”家庭定期交流制度,对其近期的生活表现要有所了解,对可能出现的苗头,要及时更正,建立行之有效的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长要随时了解子女的日常表现,引导他们向有利成长方面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574e35a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