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教育总结我最满意的一节课 二零零五至二零零六学年度第二学期,在水泉中心小学组织的“两评四考”的课堂教学过程性考评活动中,我上的课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家庭因我更美丽”主题中的“让我也来分点忧”一节。课后反思,自认为这节课虽然不是最好的一节课,却是我自课程改革以来,使用新教材上的最满意的一节课。 这一小节的设计,是为了帮助三年级儿童理解自己父母工作和生活的艰辛,学会尽力分担家庭生活的困难,形成一定的家庭责任感。教学重点是学会如何去分担自己家庭生活的困难。从教材来看,教材中以刘伯承小时候用自己所学为家庭分忧的故事引入,设计了三个情景:一是分担家务,家里来了客人,帮助父母招待客人。二是父母之间产生矛盾了,想办法使他们重归于好。三是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却力所不及时,自己的做法。从本班学生来看,绝大多数是农民子弟,父母的工作非常艰辛,家庭困难主要是经济上、感情上和繁重的劳动上三个方面。繁重的劳动,有些田间劳动是三年级儿童力所不及的,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还是可以的,如擦地、整理房间等等。 在分析教材、学生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设计意图,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准备:安排学生了解自己父母的工作情况,调查自己家庭中存在哪些困难。学生在了解、调查中,体验、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初步形成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课上,小组内交流自己调查结果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观看老一辈革命领袖朱德小时候为家庭分忧的故事,看文中刘伯承小时候为家庭分忧的故事,明理。再通过三个活动学会怎样分担家庭生活的困难。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怎样分担家庭的经济困难。 2、“我会做”。用电视展示每个家庭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擦地、整理房间等。请部分同学擦教室的地板,其他同学观察、评价,学会擦地。请同学帮助老师整理教室内的橱子,先在小组内商议整理办法、再整理、评价,初步学会整理房间。 3、“开心果”。创设情景父母因琐事吵架了,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调解家庭成员间的感情矛盾。 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中,根据课堂教学进展实际情况,适时引导、调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活动中学做人,取得了较好效果,自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有这样三个理念: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生活是一切创造的源泉,知识应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任何说教都缺少了活力,变得苍白、虚伪,本节课中,抓住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创设情景,如擦地、整理房间,学生家中曾经发生父母为如何种葱而吵架等,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关注了学生的体验,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做到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二、以学生为中心 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地位,要以学生为中心教,本节课中,处处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落实,从时间上看,一节课四十分钟,有三十五分钟以上的时间,都是学生在观看、讨论交流、表演、活动。从内容上看,整节课都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创造的氛围下,交流活动,学习为家庭分忧的方法,教师只是适时引导、点拨,引出学生的兴趣、激情,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被动接受走向参与。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28f52415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