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反思 东关小学 于克敏 本节《找规律》是在学生对生活中某个物体或图形的排列,一个模糊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所以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所以我提前让学生进行课前的导学设计,通过学生自己画一画,自己的设计从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形成了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由于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教学不仅仅只是体现一个认知、探究、交流、决策的过程,同时还体现了一个交互与审美的过程。 课堂中争取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本节课真正的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以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通过与学生共同的探索、交流,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始终很活跃,师生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学生争取做到学无声,教无声。 2、课中可以多增加孩子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规律的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相信学生,从学生的需要、可能和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尽善尽美。 同事评价 1、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根据听课老师的记摘,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8次课堂巡视,其中4次参与了学生的讨论、交流。两次分别对三名学困生进行了重点辅导。巡视时关注面较广,目的性明确。但一位听课老师提出一个现象,一位学困生在前半节课中共举了两次手,未被老师关注,之后再没举过手,后来问他为什么?回答是:“反正也不会提问到我。”学生的态度似乎有些不已为然,其实蕴含着不满。说明我们教师在课堂中不应忽略个体差异、害怕问题暴露,相反应充分重视、关爱学困生,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5190616bd97f192279e9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