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竹在胸 运斤成风 作者:江雪松 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文》2014年第01期 请看下面两道语用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不超过25个字。(4分) 当前,我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则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的风险。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因此,我国智能手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此题属于考纲中的“压缩语段”知识点,涉及能力层级的C(分析综合)和E(表达应用),是一道看似简单容易实则陷阱颇多的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好题。考后梳理学生的答卷恰恰证实了这一点。认真思考,有如下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也为以后的考试指引方向: 首先,概括能力不够。此题考查概括能力,概括就是把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的或非本质的)抽象出来后加以综合,从而形成一个日常概念或者科学概念。如果用一个成语来说明,那就是“言简意赅”。它和学习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美国学者认为,学习者只有对经验进行了概括,获得了一般原理,才能实现从一个学习情景到另一个学习情景的迁移,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而知十”,它是智能的基本功。语文试卷中时时能看到对这一能力的考查,比如诗歌鉴赏中对画面的概括,现代文论述文本阅读中对思路的概括等等。因此,如果只是对原材料的简单复述,就是未能做到概括,属于答案宽泛。比如“使用来路不明盗版软件”。 其次,解题技巧不熟。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这是所有应试的基本要求,但答非所问竟然比比皆是。题干要求是答出“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也就是意味着要从使用者角度指出有什么缺陷,最通俗的答题语言结构应是“缺……”或“没有……”,而非“有……”、“具备……”,这两种语言表述形式所指向的内容给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前者体现的是“缺憾”,后者体现的是“优势”。因此答案的呈现必须是对原材料经过叙述视角转换后得到的,这里隐含着一处陷阱,让相当多的同学掉了进去,比如“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 此题参考答案:缺核心技术(或“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缺防范意识(或“没有正版软件”),缺法律保障(或“没有软件安全审查机制”)。 再看第二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5230db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