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我校“二十四节气”小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数学学科在教学中也有机地、自然地把“二十四节气”方面的相关知识、习俗、文化融入其中,边思考、边实践、边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有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开始重视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数学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更加关注。 一、引用节气知识,阐释数学原理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一种历法。这种历法的创生、发展和完善过程,本身就是数学知识不断运用、数学原理不断展现的结果。 在学生学完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后,教师安排学生了解“干支纪年法”的基本方法和内在原理,这可以算式“最小公倍数”原理的完美阐释和应用。并一步引导徐盛思考:如果一直1864年是“甲子年”,那么接下来的“甲子”年份分别有哪些?用“干支纪年法”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那么,纪某某为多少年一个周期?纪某某为多少天一个周期?纪时为多少天一个周期? 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二十四节气”其实就是把周角(360XXXXX)等分为24等份的分界线。因此,在“角的度量”教学中,把这个内容糅合进教学内容,让学生尝试从“角的度数”的视角来解读古人创生“二十四节气”的内在机理。首先,把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迹看成一个平面,当做360XXXXX的周角;然后把这个周角先等分成4份,就得到四个最重要的节气“两分”(春分、秋分)和“两至”(夏至、冬至;)再把每大份等分成两小份,又会得到四个次重要的节气“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最后把每小份再细分为更小的三份,就能得到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平面示意图了。由此可知,“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实质上是一个15XXXXX的角。有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和认知经历,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节点确定、顺序排列、内在关联会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 二、借用节气素材,丰富学习内容 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让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根据学科特点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设计合适的教学实践作业。例如,五年级中的行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清明小长假,许多学生会和家长出门祭扫或踏青,把两者相结合,让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本次实践作业设计了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查询资料,制作“二十四节气”之清明名片。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这一板块放手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了解清明节。第二板块:清明踏青出游线路设计,借助“百度地图”等软件,画出出行路线。这一板块要求较高,既要对自己的出行路线有一个清楚认识,还要通过查询、画图等方式展示出行路线。第三板块:自编自答清明踏青出行途中行程类数学问题。相遇、追击是行程问题中最常见的,二在实际出行中,也确实会遇到各种行程问题。这一板块让学生学以致用,结合实际情况透彻理解行程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纵向贯通、横向拓展、联系紧密、逻辑自洽的完美化结构,这与数学的结构体系也非常类似。从时间的分布上看,均衡排列、整齐有序,有着一种严整的次序美。从气温变化上看,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有着一种别样的圆融美。 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些知识,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积极投入其中,引领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敬畏自然法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c0337b4b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