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 唐诗宋词一直都是文化中的瑰宝,常常不由自主地想或许就是因为古人习惯吟诗作对,习惯在庭前书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所以古时的青山绿水才格外的秀美吧,或许那时即使是寻常百姓也习惯在大自然中寻找感情的寄托,抒发自身的情怀,一如现代的都市人习惯在灯红酒绿中释放自己压抑的情感。因此自然的美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心田,诗词的影响也渐渐消散在历史长河中。若唐宋时的文人墨客真能穿越时空来到当世是否会如纳兰容若一般饱含辛酸地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然后黯然神伤,格外珍惜那种不曾被污浊的大自然。 其实诗词被我们遗忘了太久,也丢失了太多。常常固执地认为当第一篇白话文出现时,我们有一项伟大的改革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当白话文盛行时我们习惯用直白的诗句表达,却将那种古典韵味丢失。古人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炼字只为让诗词读来更简练准确而又生动,而现代诗却不尽然。这从当时的王勃在为滕王阁写诗时却独空一“空”字而那大官派人再三相询最后愿以千金来买那一空字便可见一斑。 我一直都偏爱于古典诗词,总觉得读现代诗少了那些朦胧美和意蕴感。每次读现代诗浅显易懂,对诗中的描绘的情感即便隐晦也易理解。然而读古典诗词时即使诗中描绘得很简单的情感,每次读来却就是觉得这首诗要比现代诗读来更美。席慕容在诗中描绘:如何让我遇见你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此我在佛前苦苦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与你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为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诗中有人辗转反侧,寤寐求之。但是我更喜欢古典诗词那种在外界景物熏陶下深藏的情感,那种经过无数次炼字后得来的诗词意蕴。张可久诗云: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中并没有直白的表露自己的情感,然后我就在那里幻想我在雨打芭蕉的夜里会想什么,是否会彻夜难眠,在不发达的交通下偶然收到云中寄来的锦书是何等欣喜若狂,面对如海的思念却有家难回是何种感觉,唯有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而已。诗词并没有明写自己的感情,但句句都让我为之嗟叹,所有景物在诗人眼中都在衬托他的情感,真可谓句句景语皆情语。 我一直都觉得古典诗词中的景色比现代诗中的要更美、更有韵味,诗人笔下,庭院在月下的景致格外雅致,那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传唱千年都不曾被取代。在现代,这般雅致的景或许只有寥寥几人见过吧,可能是现代污染太严重了吧。更何况月下赏梅的人现在又有几多,就如纳兰容若在庭院下悲泣: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与此同时我喜欢那般优美的诗句。例如乡愁在余光中的笔下是邮票,然而蒋捷笔下是“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流逝,归期未知的愁绪,我更喜欢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述。多愁而又美丽的诗句读来朗朗上口,何人不爱。 我一直都喜欢江南,只因喜欢诗词然后喜欢上那在诗中被描绘的古香古色,烟柳繁华的江南,然后想象那么美的江南究竟是何景象。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那般优美的诗句,养育了那些钟灵毓秀的才子佳人。李白在诗中写到“烟花三月下扬州”,林升亦感慨“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就连杜牧都在江南留连忘返。诗里的江南孕育了令柳永酒醒后不知归处的晓风残月,还有鱼戏莲叶间的十里荷花,金秋桂子。那些诗让我们在诗中的烟雨朦胧中聆听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吟哦。白居易也对江南难以忘怀,思忆着江南,让我几乎想象不出那是何种情结,让诗人感叹:能不忆江南。然而我最喜的是在烟雨迷蒙掩映下的江南,它曾让我无数次魂牵梦萦。我幻想着,一路坐船漂流到江南,恰逢三月,淡烟疏雨中,看那梅子雨,油纸伞,青石板,以及婉约的江南女子构成一幅曾让我思忆已久的画。然后浅吟低唱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抑或王安石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可惜我一直只是心生向往,总是不敢去触摸去江南看上一看,始终没有鼓起勇气走到现在的古镇去。即使我去江南或许也已经寻不到撑着油纸伞,走在青石板上,看杨柳在烟雨中啜泣的情景,亦寻不到诗人在烟雨中迸发的情感。倘若我在婉约不再的江南在路边花一笔不便宜的钱买一把油纸伞,然后在拥挤的人流中彳亍,清风拂面,那抹春色却不再依旧,不知何时起那诗意的江南沉睡了,掩藏了。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样的景只能在梦中回想。多情善感的江南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中愈发香醇的滋味虽让人追忆但是其真实的韵味在日益拥挤的江南古镇中,在旅游的旺季中消散,只余一抹余音久久难以消散。 倘或我与诗人在烟花三月的江南相遇,他们或许会撑着油纸伞,默默走着,寻找着然而我却看不见,唯有他们脸上的两行清泪在我的心中烙刻。唐诗宋词是我心中的一片净土,现代的都市生活是在牺牲自然的基础上建立的,诗意的青山绿水已不再,心中的自然已被蒙上尘埃,然后只能在梦中寻找那番诗意。如此也只能故作幽情地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8ba03e04a1b0717ed5dd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