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的社会功能

时间:2023-03-07 12:21: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音乐的社会功能

作者:李民征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8



李民征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河北沙河054100

摘要: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世界不能没有音乐人们离不开音乐音乐在广阔的生活中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审美;认识;教育;娱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91-02

音乐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与人们结成了亲密的伴侣。

音乐无时无刻都在伴随着我们,为人类服务。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不能没有音乐,人们离不开音乐音乐在广阔的生活中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音乐的审美功能

音乐的审美功能可以使人们感到身心愉悦、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美国曾对大学毕业的各个不同工作年份的人,做一题为“你认为什么知识最有用”的调查,结果是:毕业后工作1~5年者认为专业技术最有用;6~10年者认为人际关系最有用;11~15年者认为管理能力最有用;16年以上者认为艺术鉴赏力最有用。这说明了艺术是终身受益的教育,可见从小加强艺术教育是何等重要。其实,音乐的审美功能对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在原始公社时期,形成而以后保存在奴隶主子弟教育项目中的“乐”,是音乐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的古老而朴素的形态,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和音乐学家王光祈也都提出过美育和乐教的主张。在当代生活中,高尚音乐的演出和传播,它可以对社会成员起到道德伦理的陶冶和教化作用。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魔力左右着人们的心灵,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及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音乐的认识功能

音乐具有超现实的作用,不但能使我们在困难时想到胜利,在失败时想到成功,而且会唤起愿望,使我们的现实生活变得更加辉煌灿烂。例如: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为人类创造了《命运交响曲》,这首乐曲不仅是对贝多芬“世界音乐泰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许多成功者生活的真实写照,为后来理想者铺平了通向成功的道路。因此,音乐不仅有反映现实的功能,而且具有超越现实的特征。音乐使人产生激情,振奋人们的精神,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群众高唱《马赛曲》向巴士底监狱进军,这说明音乐具有极大的鼓舞力量。列宁特别爱唱《同志们,勇敢地前进》,他把战斗的革命歌曲,看成是人们满怀信心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国际歌》曾被列宁称之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那气势磅礴的旋律响彻四海,还有那雄伟庄严的音乐形象、震撼大地的音调鼓舞了千百万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斗争、前赴后继,对国际工人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中,所产生的大量音乐作品,也同样帮助了中国革命。当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人民张开血盆大口,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太行山上》、《抗日战歌》、《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壮大和渲染了抗


日的声威,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念。《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奋力拼搏奔小康》等为鼓舞全国人民,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步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音乐教育功能

重视发挥音乐教育功能,自古而然。我国古代教育常把“礼乐”并称,孔子继承古代教育思想,提倡礼乐并举,并认为最终只有经过“乐”才能达到人格完善的境界,所以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育人成才规律。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音乐教育的一个主题,音乐教育的社会化是民族生存、斗争与发展的需要。

《乐记》记载:“乐也者,施也”。又说“先王之为月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通过音乐艺术的魅力,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这种教育与影响,不是生吞活剥式的灌输,也不是强迫他们接受,而是采取艺术性、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的影响与教育,是长期感染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们受教育于不知不觉中。音乐活动还有利于培养人的整体意识和协作关系。歌咏活动、合奏等都是以集体的面貌出现,使每一个参加音乐活动的人,通过音乐教育实践活动,都能自觉地维护合唱、合奏中的各方面要

求,使人们形成统一的意志,具有共同的感情,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意识。

四、音乐的娱乐功能

音乐可以提供有教养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人们可以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从事音乐活动,使身心得到休息,从而消除疲劳、解脱烦恼,把人们从紧张的劳动和学习中解脱出来。“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工作久了免不了疲劳,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方式,做有趣的活动进行积极的休息。例如:伟大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在紧张的劳动之余,总有与助手一起演奏小提琴的习惯,他们的演奏配合默契,有时突然中断演奏,又与助手一起讨论学术问题,这时的难题轻松解决了,这说明了音乐可以洗刷他们头脑中的疲劳,科学家们通过积极的休息之后,新的思潮来临,打开心灵之扉,这种张弛交替的休息是大脑再度创造。音乐是调剂锻炼大脑最好的工具之一。清华大学理工科学生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8-18,即从学生每天8时的紧张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进行音乐等文体活动,其学习效率大于8小时的单纯学习。

五、音乐促进社会和谐化的功能

人与人的关系,是人文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人从开始就有群居的特点,因此,天然地倾向于同社会、同集体、同个人取得和谐相对安定的局面;音乐又以沟通和交流方式起聚合作用,推动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大家非常熟悉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几乎传遍全世界。作者用这首歌曲寄托了对朋友、对亲人的思念,当这首歌曲广为流传后,作者也已经同人民大众进行了精神的交际和思想的沟通。音乐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又增强了人的群体意识和认同倾向;音乐教会了人掌握和运用这种最广泛、最普遍的交流手段;音乐能使人的交际活动艺术化、美感化。

音乐活动有利于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协作关系。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明社会的团结吗?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无论他或她也许多么有才能),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都同等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够毁掉一切。”参与集体活动,有利于实现有共同纪律约束的、有共同意识心理凝聚力的群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8b526dc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