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金蝉脱壳》这篇文章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清晰细腻地为我们呈现出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对金蝉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三个不同时期金蝉的行为作了详细叙述,在对关键场面中动作的描写都各有特写,字里行间充分洋溢着作者对观察到金蝉脱壳过程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神奇的热爱与赞叹之情。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积累一些生字词,了解到大自然中类似金蝉脱壳等现象的神奇,从中得到强烈的震撼,还能学习到作者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只有观察得认真细致,才能写好文章。 学情分析: 对于蝉,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并不陌生,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借助文本让学生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以及背诵,并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写作手法,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紧扣“金蝉脱壳”的过程,通过探究研读、、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文本,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跳出文本,学会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过程的奇特动人。 2.通过文本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有趣,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精彩回放,重温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人们常用它来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三国时,诸葛亮还曾用这个计谋使蜀军避开了魏军的追击,安全撤回汉中。这个成语就是—— 齐读课题 2、课文哪一句概括写出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呢? 3、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A、这句话写出了金蝉脱壳的哪三个过程呢? B、交流:写了蝉爬上树、脱掉外壳、换上新衣的过程。 C、在这里作者运用的什么修辞方法?从哪几个字词中可以看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钻”和“偷偷”写出了蝉又聪明又顽皮„„ “脱掉旧衣”、“换上新装”是把蝉当成一个爱美的人来写,很生动„„) 4、是呀,金蝉脱壳如此生动,作者不仅感叹道:“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这”指的是什么事情? 5、除此以外,文中还有个感叹句,你能找出来吗? 6、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指名读。 7、从这两个感叹句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件事,就是“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二、自主合作,探究金蝉脱壳的完美过程。 1、 出示自读思考: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那种情景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先将有关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感受。 2、 学生自读、圈画。 3、 集体交流: 脱壳前: (1) 指名朗读有关语句。 (2) 出示“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再请学生读,注意突出蝉的动作。 (3) 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对比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仔细观察) (5) 出示“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再读读我是怎样观察的。强调“轻手轻脚、躲在、聚精会神” 脱壳中: (1) 听朗读。边听边思考:蝉脱壳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2) 出示: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A、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分别画出蝉脱壳过程中身体变化的先后顺序,和相关的动词。 B、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那里最神奇有趣 背部:抽搐、裂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d9a587a26925c52dc5bf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