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⑫⑬⑭⑮⑯⑰⑦⑧⑨⑩⑪②③④⑤⑥①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吕不韦(292—前235年),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成语“一字千金”便来于此。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làoǎi)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②涉:过,渡。③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④于:到。(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⑤遽(jù):立即,匆忙。⑥契(qì):雕刻。⑦是:指示代词,这儿。⑧吾(wú)剑:我的剑。⑨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坠:落。⑩舟止:止:停止。⑪之:指“剑”。⑫矣(yǐ):了。⑬行:<动词>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⑭求:寻找。⑮若:像。⑯此:这样。⑰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揭示道理】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启示】 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练习】 一、《刻舟求剑》选自《 》,编者是: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楚人有涉江者 涉: .2.遽契其舟 遽: .3.求剑若此 求: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 1.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是: 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是: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74adc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