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赛课总结

时间:2022-03-24 08:05: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佳山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组赛课小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人人参与,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参赛教师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俞洁文校长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上课开始就创设了体育老师周老师的提出的几个跳绳分组的问题,学生通过解决周老师的问题,断地加深对有余数队法的认识,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好。又如唐明老师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一课时,首先出示海底世界场景,让学生观察一条鱼身上有几个三角形随后又出示其他五条鱼,让学生依次回答有几条鱼,几个小三角形组成,让学生初步理解1626……的意义和结果各是多少,并逐一填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能自主整理出6的乘法口诀。这样的设计将学习置于一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同时也便于学生体验数学的现实意义。

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教学的返璞归真,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探索、发现时的那种复杂的数学思考过程,其学习才是刻骨铭心的,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实、全面的.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例如:邱兴翠老师在教学“解简易方程”时,考虑到学生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比较抽象,所以天平保持平衡原理就成了学生理解方程方法的有力支撑。在教学时,设计了学生观察,分析图意,说天平变换情况,老师“图”“式”对照的演示,动态展示了解方程的思考过程。又如王伟老师在教学“口算除法”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的基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寻找口算方法,是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口算方法。

三、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与数学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实践创造了数学数学又反过来指导生活实践。例如:赵钒老师在教学“口算除法”时,从例题材料(分气球)到练习设计购买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以用引算,以算为用。学生充分的感受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如武其芳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课末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抓住重点,把握难点,找出关键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需面对和进行的工作,而能否正确研究教学重难点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关键。例如刘治霞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突破圆的特征这一重难点,她设计了几个环节循序渐进:1、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紧接着利用板书中的圆让他们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圆内、圆外、圆上三个名称。进而理解圆上有无数个“点”、“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部分内容教材里没有安排,但通过课堂实践发现补充这一内容对圆的概念的认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2、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让学生边学概念边探讨特征,通过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探索半径的特征: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这一环节较好的突出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3、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直径的特征,有了探讨半径特征的经验,直径的特征便“水到渠成”了。4、最后,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其他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用课件演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富有趣味,生动活泼,学生兴趣浓厚。又如王宝琴老师在教学“列方程解决问题”时,认为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


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给教学此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她在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上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她始终把数量关系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五、转变观念,积极参与。

全组教师勇于参与赛课,特别是中年教师,且能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或白板)辅助教学,效果好。特别是一年级的王桂香老师,在班级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主动到三楼多媒体室上课,并且是第一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不足之处

1、本次活动既是赛课,也是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有些年级仍然是“单打独斗”,没能发挥年级组的优势,课前没有集体对教学内容探讨研究。

2、重视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指导,忽视了以人为本、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表述不够完整、准确;学生作业的时候坐姿不正确、眼睛离桌面太近;对学生的鼓励偏少,鼓励的方式单调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b65dd5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