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方言词汇特点研究

时间:2023-01-04 05:52: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青岛方言词汇特点研究

作者:孙静怡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8

青岛方言是通行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域范围内的一种现代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青岛方言在某种程度上是青岛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词汇方面,青岛方言具有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突出特点,有许多特色词汇,保留了一些古语词和外来词,常用单音节形容词代替程度副词,某些方言词语序区别于普通话。 关键词 青岛方言 词汇 特点 中图分类号:H17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汉语方言是现代汉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胶州湾沿岸,东、南两面临黄海。青岛方言是通行于中国青岛市市域范围内的一种北方现代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在词汇方面,青岛方言有区别于普通话的突出特点。 1青岛方言特色词汇

青岛方言词汇中有许多与普通话词汇不同的特色词汇,在此仅以音节情况分类,与普通话词汇作简单对比。

1)与普通话词汇音节对等。这种情况又分为都是单音节,都是双音节,都是多音节。 ①第一种情况:二者都是单音节词。

例如,普通话中 孵化,在青岛方言中称作(音似,以下同),称为别这样称为称作 ②第二种情况:二者都是双音节词。

青岛方言特色词汇中,有些与普通话一个音节相同、一个音节不同。例如普通话中的在青岛方言中分别称作今日半夜叫做半宿 去年叫做上年。还有一些双音节词的两个音节都与普通话不同。例如普通话中的 饺子叫做馉扎 昨天叫做夜来 ③第三种情况:二者都是多音节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如普通话中的小女孩在青岛方言中称作小嫚儿 西红柿叫做洋柿子 娶媳妇称作将媳妇,,单身汉叫做光棍子等。

2)与普通话词汇音节不对等。与普通话音节不对等,即一个词在青岛方言中与在普通话中的音节数目不同,有的是音节增多,有的是音节减少。

①词语音节增多。词的多音节化是青岛方言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青岛方言中很多词都改换、增加普通话词的音节。例如普通话中的 在青岛方言中叫做胳膊窝额头称作楞盖 农民叫做庄户人欠账称作拉饥荒

还有一些词在改换、增加音节的基础上,又增加后缀或带儿化来进一步增加音节。皱纹在青岛方言中称为楚楚儿,这就是将皱纹先改换为楚楚,然后再带儿化形成。草莓青岛方言中叫做坡盘儿 膝盖称作膊楞盖儿

②词语音节减少。例如,在青岛方言中,普通话中的冰糖葫芦叫做糖球咱们称作不要叫做你们叫做我们叫做 2保留了很多古语词

古语词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些古语词的意义或语音保留了下来。青岛方言词汇中就保留了很多古语词,延续了其意义或语音。

例如这个词,在青岛方言中主要指萝卜因储存时间长而失去水分,空心而不脆。在《方言·十三》中的解释是漮,空也。《说文解字》解释为漮,水虚也。由此可见,在青岛方言中,该词基本上继承了秦汉时的读音及含义。

再比如不济这个词,在青岛方言中是不好,不行的意思。《诗·齐风·载驱》:四骊济济。此处,济是整齐美好的样子之意。此外,还有(对事物)有益;成(多用于否定);发挥(作用)等意思。刘卲《人物志》: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易·系辞下》:臼杵之利,万民以济。又如成语无济于事。由此可见,青岛方言不济是基本保留了古语不济

3保留了一些外来词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因为近代青岛分别经历了德国和日本的侵略占领,这段特殊历史使青岛方言中保留了少量德语和日语源的音译词。

例如钢卷尺在青岛方言中被称为米达尺,再如上宽下窄的水桶称为米达罗,推的平板车叫做轱辘马,这些词都来自于外语词音译。古力榻榻米鲍克斯奥赛等词也都是保留下来的外来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用单音节形容词代替程度副词

在青岛方言词中,大多不使用非常等程度副词,而以其它单音节形容词代替。例很苦说做倍苦非常甜说做甘甜很硬说做钢硬,再例如喷香稀烂 崩脆溜薄稀软震凉。还有一些表示颜色的词,很白叫做条白很黑叫做烘黑很黄叫做显黄很红叫做通红很绿叫做铮绿 5某些青岛方言词语序区别于普通话

在青岛方言中,一些词与普通话词语语素和意义都相同,但在语序上与普通话大不相同。例如诚实在青岛方言中说成实诚捣鼓说成鼓捣傧相说成相傧颠倒说成俯就说成就俯 参考文献

[1] 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M].齐鲁书社,2001.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李行杰.青岛市志·方言志[M].新华出版社,1997.

[4] 李行杰.青岛方言:历史与现状[J].青大师院学报,19963. [5] 张勇,宋旭.青岛方言本字考[J].科教文汇,201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c368ea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