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吕宏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协调、凝聚民族内部关系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和推动本民族朝着共同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 思想品德课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显性”学科之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精神题材。如何挖掘这些题材,使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和常规教育活动中,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感,需要教师捕捉切入口,挖掘教材的思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不断提炼升华,使民族精神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富有情感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是“思想”与“品德”的教学,更是“情感”的教学,是以丰富的情感火焰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美”在学生心中发芽、开花、结果。巴尔扎克说:“感情是一种熏陶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让自己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一刻也不会平静的,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以满足他们树立信心、摆脱逆境、显示才华的心理需求,这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艺术熏陶的极好内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教育中的情感渗透,充分发挥积极的情感对“优教促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从而推进民族精神教育的开展。 如七年级教材着重以学生家庭生活为话题展开,选材内容都与学生的家庭生活息息相关。教材强调了人文传统、平等合作、勤奋自强、诚信守法、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渗透和教育。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家的温暖和可爱、家的包容和博大、家人的关怀和无私、宽容和体谅,感悟到家庭生活的缤纷世界,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表达对家庭生活的热爱,懂得珍惜生命,使生命在承担社会责任中焕发光彩。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大的道理靠说教收效甚微,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感人的事例启发引导学生,教育效果昭然。 二、把握教材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广泛,较其它学科相比,进行思想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紧把握住教材,精选事迹材料,找准结合点,使之附着有物,“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自觉担负起报效祖国的的社会责任,那么“民族精神”教育即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贴近生活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思想品德新教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中学生是长知识长身体变化最大的年段,他们在学校中开始关注社会、家庭、社交活动。因此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把握中学生的思想脉搏、兴趣爱好、需要追求等特点,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学校、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对他所面对的生活世界进行感悟、理解,积极关注学生态度的生成、情感的培养、信念的形成,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从思想走向行动,从理解走向实践,将民族精神渗透于学生内心深处。 四、延伸课外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充分挖掘课外时间,开展第二课堂,对学生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运用相关的思想品德课知识,结合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如香港、澳门回归、国庆、“五四”运动纪念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各种媒体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开展生动、具体、形象的专题教育,充分发挥其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潜移默化功能。 1、通过校园环境布置、营造民族精神教育的氛围 在重要日子到来之际,通过对校园环境布置、网络媒体设置等方面融入相关专题的教育内容,并与民族精神教育有机结合,如在校园网开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栏目,在校园建设文化长廊,张贴悬挂各节庆的标志、纪念日的公益广告、语录牌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板报、文化设施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相关专题,积极营造民族精神教育的浓厚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c6a5dec43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e.html